第122章 偶遇罗贯中(1 / 2)

加入书签

 二人随即又逛到了集市上。集市当然是重点,朱在那里花了最多的钱。

不一会儿,就到了午时。朱逛了这半天,肚子也饿了,嚷嚷着要吃饭。见允并无反对之意,随手走进了集市中的一家酒楼。

允也不知道这些酒楼中哪家的饭菜较好,对于走进哪家倒是没有意见。不过他问道:“十九叔,为何走进这家酒楼?”

朱呵呵笑道:“现下是午时,北方人多不在这时吃饭。刚才咱们从这里过去,我见这家酒楼并非是装饰最为华丽的,但是走进这家酒楼的人却比刚刚路过的另外两家酒楼的人要多,可见这家店的饭菜更好;或者,按照你的说法,‘性价比’更高。是以走进这家店。”

允刚才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上面,根本没想到朱连吃饭的地方都提前在观察,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朱却不管他想说什么,直接走进了酒楼,允也只得跟上。

这家酒楼确实不是装修最为华丽的,特别是连单独的包厢都没有,只不过在二楼用屏风等物件隔开了一些地方,好似是有包厢一般。一楼大厅自然是都凑在一起的。

允他们自然是在二楼坐的。允上来见到是隔开的空间,并非是独立的包厢,就不太乐意:万一他们有句话说顺嘴不小心透露出身份了,让别人听了去,可就不好了。但是既然已经上来了,朱也不在意,只能这样了。不过允嘱咐大家说话小心一些。

午时吃饭的人少,不多时,他们点的菜就上来了。朱也不管其它,先夹了一口菜吃进嘴里,然后说道:“你看,我说吧,这家的菜做的不错,不比家里的大厨做的北方菜差。”

允也夹了一口,觉得确实不错,也不与朱说话,自己赶紧吃起来。朱也没空和他说话,也津津有味的吃着饭。最后这些菜都没够吃,又点了两个才够。

酒足饭饱之后,朱拍着熘儿圆肚子说道:“看来以后要多多在民,普通百姓的地方吃饭,这些厨子不比家里的差。”允也赞同的点点头。

叔侄吃货正说着,隔壁的地方进人了。允一开始也不在意,只是又轻声嘱咐侍卫说话注意。但是他突然听到隔壁有一人说道:“我罗本平生不爱求人,但是为了这件事,我求你了。”

罗本?那个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罗本字贯中)?允疑惑地想着:是那个人吗?如果是,他为什么会在这里?顿时聚精会神的注意听起隔壁的说话声来。

只听另一个杭州口音的人说道:“贯中,不是我不帮你,要是就是你缺钱花,十贯八贯钱我给你也就给了。但是你是想让施彦端和你的话本出版,这我可做不到。”

“在商言商,现下大明甫立,人口稀少,识字的人更少,你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施彦端的《水浒》确实是好书,但是现在印了根本卖不出多少,肯定是赔钱,赔钱的买卖我是不干的。”

听到这里,允确定:就是那个罗贯中!施彦端应该指得就是施耐庵。允再无怀疑,听着罗贯中又絮絮叨叨地想让那人同意出版,允直接一推屏风就到了人家的隔间,说道:“这位可是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他不愿意帮你出版,我出钱来帮你出书。”

罗贯中本来正在努力劝说,忽然旁边的屏风一动,身手矫健一躲才没被屏风打到。正想呵斥,就听到了允的话。他马上改变口风说道:“你的话可当真?”

允说道:“怎么不真?”

这时旁边杭州口音的人说道:“贯中兄,既然有人愿意资助你出版,那我就走了,有事再和我说。”说着,这个人一脸的‘终于解脱了’的表情,然后就出去了。

罗贯中随口说了句:“回见”,就又对允说道:“这位仁兄是何人?为何愿意资助我来出书?又是从何处知道我的书的?”

允退回自己隔间的地方,说道:“罗,”他看了看,罗贯中少说也有五十多了,叫兄弟不太合适,所以接着说道:“罗老先生还是过来说话吧,这样说话不太方便。”

罗贯中也觉得这样不太好,是以跨了过来,又把屏风推回原位,然后在一个侍卫让出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罗贯中坐下后先是给周围的人行了一礼,朱等回礼。然后对允说道:“阁下是谁?为何愿意资助我出书?”

允反问道:“你为何在山东?”

罗贯中不敢得罪大金主,解释道:“小兄弟是在南方看到过我的书吧。我本是东平人,就是兖州府下边的东平州。因杭州为东南人文荟萃之地,是以我去杭州居住几十年;这二年年纪大了,指不定哪天就故去了,想着叶落归根,就回了老家。”

“想着兖州城好歹是山东大城,南来北往的过客甚多,指不定就有谁愿意出版我的书,所以来到兖州城碰运气。”

允说道:“那我也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皇太孙殿下随行的侍卫,姓孙。家里当然是京城人。我在京城的书市上曾经看过《三国演义》这书,觉得写得非常好;今日刚刚听到你说到《三国演义》,才知你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我愿出钱为你出版这本书,但是有个条件。”

罗贯中重新显得激动地说道:“什么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