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两地的变故 四(1 / 2)

加入书签

 首先,从北平跟随朱棣一路过来的武将绝对不会拥护朱高煦为太子。23更新最快虽然朱高煦刺杀成功立功很大,但是他没有在战场上与武将们建立深厚的友情,武将们不会拥护他的。前世的时候有武将的拥护朱高煦也没有当上皇太子,这个时空没有武将的拥护,朱高煦更加不可能当上皇太子了。

朱棣本人也不会同意立朱高煦为皇太子。立了朱高煦,承认朱高煦的功劳,就等于说朱棣能当上皇帝全靠了朱高煦的刺杀,而不是朱棣本人的本事。朱棣本人怎么可能承认这样的事情!

其次,允自从当了皇太孙已来,对于身边的侍卫十分好,在朱棣打到京城附近,京城一片混乱的时候,这些明知朱棣进城之后自己全家都没有了希望的侍卫有可能出于泄愤杀了朱高煦,反正一片混乱谁也不知道到底谁干的。

朱高煦本人也不是只知道听从父亲命令的愚忠之人,一定会把前前后后都想的非常清楚,面对这么一个虽然对自己的父亲好处很大,但是对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好处的命令,怎么可能执行?

而朱棣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下达一个朱高煦根本不会执行的命令?所以允对于这个命令的真实性非常怀疑。

但是现在检举这件事的是朱高煦,朱棣的亲生儿子,允又不能不相信朱高煦的话。

然后允想到了一件事情:‘为什么朱高煦要向我检举这件事情?他不执行这个命令不就行了。’现在并没有想明白这件事的允看向朱高煦。

对于朱高煦来说,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保住自己的王位。

朱高煦虽然有些暴虐,不过脑子并不傻。他也想过如果这封信不是朱棣本人写的,是他人给掉包了的结果。但是朱高煦不敢赌。万一这封信真的是朱棣本人的意思呢?

那么朱棣现在肯定已经起兵了,正在向着京城而来。而朱棣打仗一向身先士卒,并且以朱棣的本事也不太可能被其他人裹挟造反,所以想向说朱被裹挟造反那样说朱棣被裹挟造反都不可能。

朱棣只要造反,不管现在允是不是有所处置,最后朱棣的王位一定会被废掉,在北平的朱高炽与朱高燧也绝对不可能有王位的。

朱高煦虽然留在京城看上去与此事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朱棣或者其他什么经手人在平叛的过程中没有死然后在之后接受审讯的时候供出了这件事,那么朱高煦的郡王之位也保不住。

可是如果朱高煦供出了这件事情,那么如果朱棣真的造反了,朱高煦就是首举有功,郡王之位一定可以保住,甚至允在废了朱棣的亲王之位以后有可能把燕王之位给他。

即使朱棣最终没有造反,查出来这是一个乌龙事件,朱高煦也没有罪过。虽然子告父是忤逆、是死罪,但是检举包括谋反在内的十恶不赦之罪不包括在内,朱高煦还可以安稳的当他的郡王,顶多朱棣不喜欢他了,他也可以铁了心跟着允在京城不去北平。

所以检举这件事对于朱高煦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允一时没有想明白朱高煦为何要向他检举这件事,不过这现在并不重要。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应对朱棣可能的造反。

允马上说道:“高煦吾弟,你何罪之有?,何必请求朕赦免你的罪过?赶快起来!”但是允话归说,可是并没有让人去扶起朱高煦。

朱高煦自己又磕了几个头以后站了起来。允对他说道:“高煦吾弟,你先退下吧,朕今日也没有什么心情与你说什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