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一号工程(下)(2 / 2)
随着LCD产业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产线的逐步量产,慢慢的,它就有了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比盈利能力更重要的则是它的融资能力。
由于《全彩科技》的独有技术,吸引投资人比较方便。像2,3,4,三条产线,主要资金都是外部投资人的资金。那么从这里揩油就是最好的办法。
这个思路有点像当初的智商税。
随着TFT-LCD市场的打开,TFT-LCD的产能,也会迎来一个全面爆发的过程。
在原来的历史上,到94年底,世界上兴建了21条TFT-LCD产线,它的产能总数,高达每个月63万片。其中新增的产能,是54万片。
这个市场空白的绝大多数,都需要《全彩科技》去填补。以现在的2号线为参照,哪怕其良率为100%,双班制生产,也需要54条新线!而每条线的设备采购款,高达1.5亿人民币。
由于LCD产能爆发引起的半导体设备采购款项,就高达了80亿人民币!这还是不考虑2代线的造价更高等因素的保守估计。
晶圆产业的投资,就要着落在这里了。
————————
“一号工程,有没有具体目标啊?”
“初步的思路,是在93-94年间,建设一个2微米的小型晶圆厂,然后通过技术进步,逐步升级到1微米进程。”
叶静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最后选定了LELE路线作为光电下一步技术演进方向。
《多图案技术》在这个时代,其难度比纳米时代,小得不是一点半点。小数点后少了两个零的精度,导致在纳米时代,大家最头痛的衍射,对准等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LELE与SAMP相比,各有千秋。LELE的主要弊端,是它有分图片校准的问题。
SAMP是一种自校准技术,所以在初期,它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但它只适用于对称图形,适用面很窄。
它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这也是intel在14nm先拔头筹,但在10nm迟迟无法通关的主要原因。相信intel最后也会走到LELE这条道路上。
晶圆厂的投资,也跟产能,晶圆尺寸有很大关系。由于这个晶圆厂的核心目的,就是验证《多图案技术》技术在实际生产线上的应用。没有必要搞得过于庞大。这条产线的设计技术目标,只有2微米,3寸晶圆,月产万片而已。
至于这条产线的工艺设计,成永兴就不准插手了,毕竟这种级别的晶圆,国内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
“然后在95-96年,再建一条正式线。它的技术指标,瞄准的是0.5微米。”
其实在成永兴心中,真正瞄准的是0.25-0.35微米。
96年又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随着台海危机,中美关系迅速恶化。《瓦森纳协定》拉开了对中国长达数十年技术压制的序幕。可以想象吗?中国实际上是跟伊朗和朝鲜,一个待遇的!
如果光电系的晶圆产业,能够在95-96实现对世界半导体产业的彻底反超,谁对谁封锁技术还不一定呢。
多重图案技术的保密,相比ODF还是容易一些,因为它没有新的设备。至少,它不会被一张照片给泄密。
光电晶圆,只要保密工作做得好,以高于世界水平一代,到两代的芯片,可以把其它国家的晶圆产业升级,全部打停!
一如昨天的LED,今天的LCD。
最不济,双方有了坐下来谈的本钱。
制裁就是这个样子,你造不出来的东西,我不卖给你。你能造出来的,禁运的意义何在呢?所以,光电自身的体量虽小,但它为国家打开的是广阔的大门。
台海危机的另外一个副作用,是中国复关谈判彻底搁置。这一波的制裁,持续了5年,直到2001年,复关也变成了入关。
复关和入关,看起来只差了一个字,但条件差远了。至少后世一直在吵的,市场经济国家待遇,根本就不成问题。
反正多重图案,早晚也会被泄露。这个时候,用先进两个世代的晶圆技术,换取复关谈判,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
“好吧。这个我同意”
想了一会,白学成还是同意了这个建议。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光电设备》与《全彩科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利益实体。
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做出了让步。
从《光电科研》分家那一天起,他就知道,LCD在成永兴心里已经失宠了。
LED产业,为LCD贡献了起家的第一笔启动资金。现在轮到LCD产业为晶圆产业输血了。
但这次的谈话,也在他心底里埋下了一丝阴影。现在红红火火的LCD产业,会不会也面临LED一样的命运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