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章 治世的文人,乱世的书生,理念大有不同(2 / 2)

加入书签

只不过冯良建听自家孩儿言谈,有时候非但显得有些老成,是非观念也似乎有别于寻常读书人。至于到底是哪里有差异,冯良建也有些说不清楚。

若是天下承平时节,吾儿勤学好问,应当能入仕争得一番功名。只是他生于乱世中或许对于时事的见解与看法,到底会与治世的文人大有不同?

※※※※※※※※※※※※※※※※※※

包括冀州长乐冯良建、冯道父子在内,沧、瀛、冀等几处州府各处村落镇坊的百姓陆陆续续往集结点迁徙。各路兵卒会师一处,便带着搜罗到的两万四千余户、近十万名百姓踏上了往南迁移至淄青军领地的路途。

横海军沧州刘守文就算得知了这一消息,可是他如今也只得龟缩在清池城中。先前数万大军被杀得一败涂地,军力大减,而刘知俊率领骑众就在沧州地界耀武扬威的来回巡视,刘守文哪里有能力,又哪里敢再主动出城应战?

然而卢龙军幽州方面,燕王刘仁恭听闻他所派出的骑众为高思继这个昔日曾做过自己同僚,乃至下属的将才阻拦,刘仁恭、王重师则携他燕国近十万民众南迁,当然又是勃然大怒。

刘仁恭可还记得,想当初曾经为旧时的节度使李匡威所厌恶,结果被外放只做得一个县令之时,高思继便是在燕云地界闻名遐迩,且甚得军中将士推崇的豪雄。发动兵变,而为李匡威之弟李匡筹所败之后,刘仁恭逃往河东,终于暂且攀上了李克用这一方强大的靠山,这才有机会杀回卢龙军,夺下了节度使的位子。

然而以高思继在当地的声望,以及他的能力而言,刘仁恭自知难以镇得住他,向来猜忌防备。而后李克用公然要他调拨高思继一家子统领所部骑众南奔支援李天衢,以图协力对抗朱温刘仁恭乐见其成,正好为当时尚未决裂的晋国做得个顺水人情,而抱着送瘟神的心态将高思继送走。

可时至今日,那高思继到底还是要成为自己的敌人,而且还是在燕军中影响力颇深的劲敌

然而气急败坏的刘仁恭,当然也不能坐视敌军从自己的地盘掳走十万人丁。他遂又调遣刘雁郎、元行钦、单廷珪三员宿将兵分三路,疾驰追赶,也势必要在南迁的民众进入淄青军地界之前给截杀住。刘知俊、王重师、高思继则率领所部军旅摆开阵势,拦截住各处道路要隘。几场战事,继而又在横海军地界打响。

燕军骁将刘雁郎,当初曾于契丹兵犯平州抄掠之时,趁敌军大意挥军突袭,生擒契丹诸部之长萧翰。契丹遂也只得乞盟纳贿,请求赎回头领,此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不敢再侵犯卢龙军藩镇。

然而当时的契丹诸部头人尚还为争权夺势而内乱频发,还没有雄主耶律阿保机整合内部,使得他们这个民族在北地迅速崛起壮大。刘雁郎虽有勇略,但是却撞上了刘知俊这个五代时节统军作战能力出类拔萃的名将,一战下来,刘知俊大获全胜,杀敌五千有余,刘雁郎不得已也唯有引兵后撤,毕竟刘知俊所统领的锐骑部众同样机动性极强,也根本无法绕过这一路强敌,而继续挥军去追击南迁的民众;

燕将单廷珪,则是撞见了旧时卢龙军同僚高思继所统领的兵马,做为燕王刘仁恭次子刘守光派系的将领,他先前也并不买那白马银枪的帐。然而厮杀一阵,自诩武勇了得的单廷珪混战中难敌高思继手中的那杆银枪,腿股挨了一记。燕军部众遇到高思继本来就士气低迷,主将单廷珪又吃了大亏,遂也只得败返而去;

至于元行钦这一路燕军,本来正要与布防于沧州治下南皮县一带的王重师大战一场。然而却闻报说南迁的百姓,已经进入后世山东省的北大门,棣州治下渤海县地界(五代后周时节改划为滨州,地名一直延续到后世),而且两路同僚兵败虽然元行钦也以雄武壮烈闻名于燕军当中,可他深知再追下去得不偿失,遂也只得含恨退去。

军情战报又陆续传至幽州,刘仁恭闻知后气得差点没吐出血来,然而他再是不甘,为人再是狂悖却也意识到了与李天衢的这一场战争,再打下去他燕国怕是也耗不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