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囹圄(2 / 2)

加入书签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腐鼠何老吓,高鸿本自冥。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雄厚有力、掷地有声的吟诗声乍然响起,倒是打破了这牢狱里长期沉闷压抑的气氛。

这豪迈激昂、略带着不愤的朗朗声仿佛给这个昏暗的大狱注入一道清流。

葛胤眉宇间的阴霾也被一扫而空,焕然有了精神,高声念道: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人生,一心一菩提。

河谷晴天间,鹤鸟千松立。

胡里愜野情,悠闲踏歌行。

一石一昆仑,一粟一沧海,一声一苍穹。

云啸古风顶,水画苍生卷。

若是清自在,何苦落红尘。

云在青天水在瓶。”

语气中、吟诗之词间无不透着云淡风轻的旷达之意,闻者更是觉得心旷神怡,亦然亢奋。

“没有想到,这些腌臜小人竟把贯亭贤弟弄进来。”说着这语气渐渐沉稳下来,而后从嗓子里迸发出一丝高亢的起伏声,道:“贯亭贤弟,囹圄之外的一片天地是不是被那些变法党搞得乌烟瘴气?”

直角一拐,映入眼帘的是左手边的牢房里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他浑身上下赫然可见的血红鞭痕,嘴角破皮的口子仍旧可见发干带紫的血迹。

尽管面色肿青、一身狼狈,但他昂首挺胸,精神奕奕,一双眼眸射出如漆之芒,眉宇间荡起张狂不羁之气,这不是大文豪苏东坡又是何许人呢。

“东坡兄,就算外面乌云遮日,那又如何,你我心清气正,浮云吐气间自是青天云朗。”葛胤虽不知自己为何被抓了进来,但是从蛇将军口中猜测到了一些东西。可是现在一看到自己打心里的钦佩的苏轼不卑不亢地屹立在囹圄中,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狱卒打开囚禁苏轼的对面牢房,怒喝道:“犯人葛胤快给洒家进去。”说着他用厚大有力的手掌扣住葛胤的肩头,重重往里面甩推了进去。

葛胤本就是脾气温和之人,知道人家狱卒习惯如此粗暴待人,就任其推搡,不予还手。

狱卒当即利索地将铁牢门用铁链拴起,便离开了。

苏轼仰靠在草堆中,豁然一笑,豪然道:“好个云在青天水在瓶,贯亭贤弟虽年纪轻轻,却有着出尘入道者超然物外的豁达,实在不易。”

葛胤席地而坐,仰起头,望着那一方高墙铁窗,铁窗外的那一束耀眼的光透过窗棂照了下来,正好落在葛胤的脸庞上,清俊的五官洒上一层金麦色的光泽,就连细黑的发梢都染着金灿灿的光辉,浑似不觉是真人。

“东坡兄,葛胤哪里有如此之境界,也不过凡人罢了,不过这首诗词,也是方才懵然入这囹圄时,感慨所抒。”葛胤说着,顿了顿,那镀上一层金边的睫毛轻轻一颤,所有的金色清辉倾泻而下,好看至极。

葛胤心有所感道:“超然物外的豁达除了入道者有,入禅者亦有,道本同源,不分佛老两家。葛胤所感而作的词正是源于前朝李翺赠予惟严高僧的一首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苏轼徐徐高声朗道,等他声声念罢,他捋须道:“贯亭贤弟,李翺当年是想投桃报李,但苏某认为贯亭贤弟方才所作的诗词比之前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且更有云清旷达之境,让你我二人置身于囹圄之中,心却远在青山绿水之间,好不惬意。”

葛胤微微摇首否然道:“没有前车之鉴,何以青出于蓝。李翺本是崇儒厌释之人,在药山高僧点化下,顿悟入道,故而辞官归隐,过上神仙般的生活。道本在一草一木,在天与地之间,在一山一谷之中。道也在水中,若是看淡了,道会你手中瓶子里,也不必整日追云逐日。”

!--over--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