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荆州风波再起(三)(1 / 2)
“州牧府的酒果然不差!”
诸葛亮轻饮半杯,对徐庶竖起了大拇指。
徐庶眼眸一闪,道:“想喝?那还不简单,只要……”
“打住!”
诸葛亮知道他要说什么,赶紧阻拦道:“喝酒、喝酒!”
徐庶深知其性情,微微一笑,不再多言,与之举杯对饮。
又喝了几杯,诸葛亮却按捺不住了,开口道:“先前听元直所言,似是要在博望坡埋伏曹军?”
徐庶先是一怔,接着心头却是大喜,只是面上不显,点了点头。
诸葛亮已有几分醉意,倒也没有看出徐庶看穿了自己的内心,只是又说道:“火攻?”
“火攻!”
诸葛亮沉默了一下,道:“博望坡适合埋伏,若是火攻,曹军必然大败。只是夏侯惇不过曹军先锋,即便败了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徐庶点点头,道:“没错!”
“但是只要能削弱曹贼的力量,就已经足够了。若是能激怒曹操那就更好了!”
说完,徐庶见诸葛亮摇头不已,便问道:“怎么?难道庶哪里说错了?”
“没有!”
“那你为什么……”徐庶摇头示意。
诸葛亮又是摇了摇头,道:“三万大军多少对曹军还是有些影响,至少也得不短的时间才能恢复。但要说激怒曹操那就是妄想了,而且就算是激怒了他,对荆州的影响也只会是不好的影响。最关键的是,此举可能会加快张绣投效曹操的动作。”
“张绣投靠曹操?这怎么可能!”徐庶蓦地一惊。
“张绣不过一武夫,宛城一地,便已经让其疲于守护,若不降曹,又能如何?以曹贼之奸诈,又有荀彧、程昱等人相助,宛城被破,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既如此,何不早降?”诸葛亮一针见血的说道。
徐庶皱起了眉头,道:“张绣勇武,再有贾诩相助,怎么也不至于守不住宛城吧?”
诸葛亮惋惜道:“此言不差,问题是贾诩会不会尽力相助张绣?”
“怎么会?”徐庶不解,道,“贾诩若是不想帮助张绣,为何会为其谋划宛城?”
诸葛亮长身而起,在屋内来回踱步半晌,方才说道:“贾诩之人,水镜先生曾言其才世所罕见,又因其阴险、狠毒方得以以半郡之力,让刘荆州无法收复失地。是以,以贾诩之能,若是要相助张绣,即便不胜,但维持平手却是无恙。然而,贾诩却并非张绣之臣,又向来善于明哲保身,绝不会倾力对曹操下手,反而会有投曹之心。”
徐庶听出一丝不对,琢磨半晌,道:“你的意思是贾诩早有降曹之心?”
“没错!”
徐庶得了肯定的回答,恍然大悟道:“贾诩善于明哲保身,是以选择了难以成大事的张绣,便是为了坐看风云变幻,而如今,他觉得曹操有不小的可能成事,所以打算降曹,并以张绣以及宛城等地作为进身之阶,一举进入曹操的视野,得到重用?”
“是的。”诸葛亮想了想,又道,“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曹操突然来攻,贾诩没法另做他选,只能出此下策。”
徐庶闻言眼神一闪,迟疑道:“你是说……明公?”
“论威势,就是曹贼也不及明公,贾诩和这个老狐狸自然不会看不出这点。”
“是啊,明公雄踞北方冀幽并青四州,其实力比之曹操还要强盛几分,尤其是两年,两次出手,便占据了两郡之地,其实力之强,当真是难以想象。”徐庶感慨道。
说起来,徐庶其实更看好公孙度,奈何受到司马徽和其母的影响,最后选择了刘备,要不然……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两年下两州,只要实力到了,并非难事,真正应该注意的是青州。”
徐庶闻言幡然醒悟,道:“没错,从去年的大战来看,明公分明是早已拿下青州,却将世人蒙在鼓里,若非去年……恐怕还不知道要蒙蔽世人多长时间。”
“明公大势已成,曹贼因惧怕明公,是以南下以图壮大己身,与明公对抗,此既是危机,也是良机。”
诸葛亮想了想,提点道:“只要今年击退曹军,保住荆州之地,再兴兵入蜀,夺得益州之地,刘皇叔自然声势大涨,一跃成为可以与明公、曹贼抗衡的诸侯。”
徐庶深深的看了一眼诸葛亮,道:“此诚老成谋国之言,孔明当与我主言语才是。”
诸葛亮沉默不语。
徐庶也不再提,只是又道:“荆州到底还有个等待接任州牧之位的大公子在,只要大公子恢复,届时荆州将不复主公之手。”
诸葛亮言简意赅道:“亮早已为大公子测算过,他并无诸侯之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