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荒漠化问题(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清早,陆羽起床洗漱,开车前往蜀都图书馆,开始了前面中断的看书学习生活。

因为马上招聘研究人员,要开始研究抗旱植物,所以陆羽侧重于看植物学和生物学相关的书。

蓝星上本来就存在一些耐旱植物,比如胡杨,仙人掌,长穗柳,三角梅,松叶牡丹,龙舌兰,夹竹桃等等。

而这些本身就比较耐旱的植物,生长存活需要的水分要求不是太高,但没有也不行。

另外就是一些低等植物和苔藓、藻类了。

这些植物当土壤和空气潮湿的时候可以直接吸收水。

等到干旱的时候水分会迅速蒸腾散失,呈现风干状态,但原生质并未淤固,而是出于休眠状态。

原生质就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等成分构成。

这些植物有些甚至能忍受风干数年之久,一旦获得水分,立即就会恢复生命活动。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眼熟?

就很像三体人的生存状态,风干,休眠,苏醒。

只是小说中的他们是高等人类,而不是低等植物或藻类。

……

这些植物的生存能力,对国内日趋严峻的荒漠化形势来说,还是显得有些微弱。

很多人不清楚,国内的荒漠化问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根据国家林业局组织多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参与,2013年到2015年,共同完成了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

截止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了27.20%的国土总面积。

主要集中在西域省,藏地,海青省,甘省,和蒙省,另外晋省等13个省也有部分地区。

而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2万平方公里。

这还是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整治的情况下。

长达10年的时间,只减小了2.46万平方公里。

……

如果你有去过西北地区,就知道诸如封山育林育草,草原围栏封育,封沙育林育草,沙地封禁保护等等政策。

除此之外,人工固沙,比如草方格,石方格,塑料方格等等。

就是用稻草、麦秆、石头、塑料条等等不同材料,人为设置边长1到3米不等的方格作为沙障,阻止流沙随风迁移。

这些沙障除了材料外,还需要大量的人力。

比如人工造林种草,或者飞播造林种草,但这些举措只是在亚湿润地区有效,毕竟对水分需求较大。

而更多更干旱的地区,只能人工种植梭梭,也就是很多人叫的梭梭草。

但实际上梭梭是一种小乔木,叫梭梭树更为准确。

梭梭这种植物,适应性广,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枝条稠密,具备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

在荒漠地区的治沙造林中使用广泛。

它之所以耐旱,是因为具有二次休眠的特性,用以渡过漫长的干旱夏季。

叶子也是极小的鳞片状,减小了蒸腾作用。

但是也有一点缺陷,虽然梭梭抗盐性很强,能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盐分,又叫“盐木”。

不过正是如此,需要一定含盐的土壤才能生长。

除了梭梭,国内防风固沙使用最多的,还有花棒,杨柴等等。

这些都是属小灌木,特点都是耐旱且生长快。

而像胡杨、红柳这些乔木,虽然防风固沙能力更强,但是生长周期长,一株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长成。

……

陆羽看着这些信息,所有的耐旱抗旱植物,有各自的有点,也有各自的缺点。

详细看着各种特性,回想着初级科技资料中相关的技术。

不得不说,技术倒是真的挺多,但是结合陆羽目前的实际情况,能使用的也就只有两种。

一种是植物转基因技术,人工插入来自其他物种基因,创造出拥有新特性的植物。

不过目前的实验室,还缺少一些进行转基因实验的设备。

比如高速冷冻离心机,让生物样品高速分离,且冷冻保持样品活性。

定性PCR扩增仪,用来微量基因片段的扩增。

定量CR扩增仪,用以扩增的同时对基因片段做定量检测。

这三样实验设备,都只有普鲁士和灯塔国才能生产制造。

其他的像电泳槽、电泳仪、紫外投射仪等等,国内倒是都有。

……

另外一种方法属于笨办法,就像以前一篇课文《绿手指》中讲述的那样。

为了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从金黄色的花中选择颜色最淡的花作为种子,一代一代培育,每次都选择最淡的花作为种子,花了二十年,终于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

陆羽可以用这种本办法,在一批植物中找出最抗旱耐旱的作为种子,一代一代培育下去,总有一天会得到适应性最为广泛的品种。

不过陆羽等不了二十年。

他觉得可以研制出一种无害的生长液,加速这些植物的生长。

……

事实上,两种方法相比起来,自然是植物转基因技术更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