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利益之争(1 / 2)
北部山区的涉农项目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山坡丘陵的土地承包和核桃苗木的栽种,另一部分是核桃的深加工,按照当初的分工,关云天负责前面部分,叶佳怡负责深加工部分。
核桃苗木从栽种到结果,即使采用最科学最先进的栽培方法,也需要三五年时间,因为前后两部分间隔时间太长,中间脱节也不奇怪,叶佳怡把她负责的那部分工作都快忘记了,突然听关云天提起,虽然感觉有点仓促,但她马上便想起来了。
“当时进行过加工技术的咨询和设备询价,如果现在要启动,马上可以跟有关单位联系。”叶佳怡道。
“倒不是很着急,但你得开始着手落实了,毕竟对于农副产品深加工,咱们这还是第一次涉及,提前准备,提前熟悉。”关云天道。
“根据咨询的情况分析,这种深加工项目除了卫生条件要求更严,其他方面跟一般工业生产没有任何区别,仅仅是把原料换成了农产品。另外,将来的生产场地,你想放在开发区,还是放在你老家那边?”涉及具体问题,叶佳怡还得征求关云天的意见。
“这个嘛----,我还没有考虑,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认为最好把加工分为两部分,核桃的去皮脱壳放在农村,油料生产放在开发区。”
“为什么不能放在一起呢?有利于管理。”关云天很纳闷。
“据我了解,核桃的去皮脱壳虽然也是机械化生产,但需要较大的场地,而且需要较多的劳动力,相对而言,环境也比较差;而核桃油的生产则必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进行。把去皮脱壳过程放在农村,需要的劳动力可以就近解决,核桃皮和核桃壳的后续处理也比较容易。”叶佳怡解释道。
“涉及开发区的场地倒好解决,正好咱们旁边还有一百亩土地可以利用。放在农村的部分,是统一建厂,还是三个乡镇各建一处呢?”
“为了照顾本地村民就业,我估计每个乡镇都希望把厂建在自己的地盘上,说不定还会为这个事发生争执。”老丁猜测道。
“完全有可能争执不下,不仅乡镇长,就连老百姓也愿意把厂建在自己的乡镇。”叶佳怡也持同样观点。
“可是分散建厂不仅不利于管理,也给昌达集团增加经济负担。你们想的很周到,这个问题咱们定不下来,还是跟地方政府协商后再说吧。时间不等人,这件事我去办,佳怡抓紧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只要涉及跟基层地方政府打交道,麻烦一般少不了,关云天总是愿意自己亲自出面处理棘手问题。
不仅涉及三个乡镇,关键是牵涉利益分配,将来把厂建在哪个乡镇,肯定有利于那里的税收财政和就业,如此现实的问题,谁也不会拱手相让。
当关云天把这件事向县里做了通报后,刘副县长也是左右为难,在电话里他建议道:“要不这样吧,我先跟三个乡镇通通气,打探一下他们的意愿,看看有没有高风亮节的。”
“那就最好了,如果大家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不在这件事情上计较,往后机会多得是。”
当刘副县长跟三个乡镇的一二把手通完电话,把情况说明以后,没有一个乡镇的领导表现出高姿态,谁也不愿把眼前的利益拱手相让。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很多基层领导的信条,谁不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如果把唾手可得的利益让出去,不仅对自己的政绩有不良影响,而且还会被当地老百姓唾骂,即使将来调离后,还会受到继任者的埋怨。
面对如此复杂的利益格局,刘副县长也没法协调,他跟关云天商量,想把三个乡镇的一二把手召集到一起,让大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刘县长,连你都协调不了,也只有让他们帮忙想办法了。”关云天道。
三天后,在县府二楼会议室,刘副县长、关云天和三个当事乡镇的一二把手坐在会议桌旁开会,刘副县长主持会议,“各位,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的目的,可能你们都能猜到。没错,由昌达集团投资开发的北部山区涉农项目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按照计划,马上就要展开下一步工作,也就是筹建深加工项目,根据设计单位和食品监管部门的建议,昌达集团想把深加工分做两个部分建厂,他们打算把初加工过程,也就是核桃的去皮脱壳这个阶段放在乡下。”
“这样有利于核桃的外皮和硬壳的进一步处理。”关云天插话道。
刘副县长继续说:“这就涉及到建厂问题,但是,应该把厂建在什么地方呢?关总他们对厂址选择很为难,前两天我跟你们几位在电话里沟通,我看你们都希望把厂建在本乡镇的地盘上。今天召集大家,是想集思广益,尽快把厂址定下来,昌达集团还等着马上开工建设呢。”
听了刘副县长的开场白,小小的会议室鸦雀无声,特别是三个乡镇的六位一二把手,都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眼前的桌面,谁也不想率先开口说话。
见此情景,刘副县长逐个点名,让每个乡镇都要表态发言,但被点名的乡镇领导还是支支吾吾,谁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