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你想太多了(2 / 2)

加入书签

“做起来也不复杂,我认为应该借鉴燃油税的做法,由政府统筹,在蓄电池的销售环节,统一征收一定比例的费用,通过转移支付,让回收处理废旧蓄电池的企业,每处理一套废旧蓄电池,就能得到一定的利润。”老魏这个建议,是前几天受了关云天的启发。

“嗯,这倒是个办法!将来制定政策时,可以把你的建议作为参考。”

政策制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职能部门提出来,由政府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充分权衡和论证,必要时还要经过立法机构的表决同意。

幸好这是几年以后的事,眼下,魏处长只要为昌达集团争取到几个部门的开发扶持资金,就是对企业的又一大贡献。

其实,以昌达集团的实力,完全可以独自承担开发所需的资金,即使将来的工业化实验,也可以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支持,但是,魏处长觉得政府各职能部门手握国家给的扶持资金,就是用来支持技术开发的,既然有这方面政策,昌达集团的开发项目又符合条件,为什么不帮他们争取呢?

果然如魏处长的设想,当年年底,包括发改委、环保、工信、科技和物资回收等五个省级职能部门的扶持资金,全都审批下来了,这些资金不仅可以帮助昌达集团试验中心完成废旧蓄电池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实验室开发,甚至将来的工业化实验,也不用昌达集团投入太多资金。

就像童博士开始预料的那样,开发废旧蓄电池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要比开发蓄电池的生产技术难得多,昌达集团试验中心的技术开发已经进行了整整半年时间,实

验取得的进展却非常有限,以目前的进度衡量,要想在一年之内完成这项技术开发,看来很不现实。

童博士到叶佳怡办公室汇报实验进展,“通过对半年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迄今为止,实验取得的成绩非常有限,这恐怕有些令人失望。”

“哦,难度果然很大,这在你当初的预料之中嘛。”叶佳怡表现得很轻松,她不想给童伟造成任何压力。

“难度不能说很大,但确实比蓄电池的生产技术更难,因为生产技术只需考虑将产品做出来,性能好,成本合理就可以了,其他用不着考虑太多。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不仅要考虑如何处理,关键还要无害化,这就是难点所在。比如,迄今我们选择的几种处理方案,对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都没有问题,但不够环保,这些方案都被否决了。”童伟解释道。

“是啊,关键要环保,无害化是本项目的目标。”叶佳怡道。

“可是,在原来预计的时间内,恐怕很难完成任务。”

“我们无所谓,一年完不成,可以两年,甚至三年四年,你是不是担心在蓄电池项目建成工业生产线以后,你们团队会被调回新材料研究院?”

“就是这个原因。蓄电池的工业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后,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院里肯定要把我们抽回去。再有半年,蓄电池项目就正式投产了,但半年之内这项技术开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童伟道。

“这个嘛----,”叶佳怡想了想,“其实这也没什么,蓄电池项目正式投产以后,你们该回去就回去,但我们试验中心的技术开发不能停止。”

“可是,我不能留下来参与这里的技术开发呀!”

“现在通讯和交通这么发达,要不这样吧,平时有什么事,我让试验中心的技术人员用电话或传真跟你沟通,如果需要你亲自到场解决问题,抽节假日和周末的时间,你过来一趟,由我们负责差旅费,你觉得怎么样?”叶佳怡道。

“这个办法不错,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老同学,我向你提个条件,在你们团队抽回新材料研究院之前,你一定要在实验中心现有人员中,为我们培养一名项目负责人,将来跟你进行技术方面的沟通,就由他执行。”

“那是必然的,包括实验方案,工艺条件的确定和变换,我都必须跟专人交代。从现在起,我会在他们当中挑选这样一名技术人员进行培养。”

半年时间转眼就到了,昌达集团年产三万套高容量蓄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因为是跟对方合作的项目,关云天同意邀请新材料研究院的几名领导参加投产仪式。

喧嚣过后,一切归于平静,按原计划,童伟团队的其他人员,跟随出席仪式的新材料研究院领导一同返回单位,童伟晚走一步,理由是有些蓄电池生产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向昌达集团管理人员交代清楚。

其实,童伟晚走一天的目的,主要是向关云天和叶佳怡汇报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开发进展,毕竟以后不经常见面,昌达集团给了他那么高的一笔报酬,临走时,他要给两位领导一个明确的交代。

关云天试图让临别气氛轻松一些,“童博士,跟我们相处了两三年,现在是不是有点归心似箭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