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幻想(2 / 2)
之后,太尉盖勋宣读了一篇长长的祭文,感动的周围的老百姓都潸然泪下。
祭奠仪式过后,林南又让盖勋宣读了圣旨。追封了文丑、许攸、管亥、李铁、胡彧、苏飞、蹋顿等一批壮烈牺牲的文武。
仪式过后,林南将刘放叫到了身边。问道:“你的那位朋友孙资,现在何处?”
刘放一听这话,当下心中产生了一阵莫名的欢喜,问道:“启禀陛下,孙彦龙现在正在府衙收拾行装。”
“收拾行装?怎么?他要走?”林南好奇地问道。
刘放道:“如果陛下不想让他走,那臣这就去把他留下来。”
“不必了。既然都已经收拾好了,那就让他走吧。”林南面无表情地回答道。
刘放此时恨不得狠狠地操自己一个大嘴巴子,说什么不好,非说他在收拾行装。他正无言以对时,却忽然间林南的嘴角边浮现出来了一抹淡淡的笑容。只是,他猜不透那是什么意思,一瞥之下,便不敢再看。
“子弃,你跟在我身边也有几年了吧?”
“启禀陛下,臣跟随陛下已经差不多四年了……”
“嗯,四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这四年来,你从最基层的县令做起,如今做到知府,也算是朝廷的二品大员了。”
“门g陛下隆恩,子弃才有今日。”刘放稀心翼翼的回答着,他始终不明白林南为什么会和自己说这些事情。
“你既然那么推崇孙资,就说明他的确有才。如果让一个有才的人离我而去,确实怪可惜的。我记得上次从冀州调了一批知县赶赴中原,其中你的巨鹿府里就有三位,到现在位置,好像广宗的知县还在缺着吧?”
“陛下真是好记性,广宗知县确实一直在缺着,臣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去接替,所以便由臣出任广宗知县一职,暂时管理者广宗县。”
“既然如此,那就让孙资去广宗当知县吧,知县虽稀,却也是正七品的官,他初来乍到,有没有参加文官选拔,如果贸然给他一个大官做,只怕别人会议论。这是圣旨,你派人带给他,让他即刻赴任,别耽误了正常的政务。”林南随手从怀里掏出了一道圣旨,递给了刘放。
刘放接过这道圣旨,惊诧不已,没想到林南早已经做好了安排。他和孙资虽然也只这几天才认识,但是两个人一见如故,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所以他才这么极力的把孙资推荐给林南,让孙资在华夏国为官。
“臣待孙彦龙谢过陛下。”
“如果真的要谢我,就让我看到政绩,巨鹿府是冀州之中,土地肥沃,良田不少,我希望你能够好好的治理这里,他日若有所成就,我便升你为冀州的知州。”
“多谢陛下厚爱,臣定当竭尽全力,让百姓丰衣足食。”刘放心花怒放地说道。
祭奠英烈的仪式结束之后,林南等人便回了瘿陶城,又在瘿陶城中歇息了三日,备足了一路上所需要的粮草和御寒的衣物,这才重新踏上了归途。
随后,一行人经过信都、河间、范阳、涿郡,这才抵达了蓟城,雪地难行,只这么远的距离,却让他们足足用了半个月,回到蓟城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初八了。
一行人走了这么久,才抵达了蓟城。遥见蓟城巍峨的城墙,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终于到家了。
众人还未靠近城门,便见城门里面一拨骑兵奔驰而出,马背上的骑士正是林南许久未曾见过的贾诩。
贾诩本来在兖州驻防,以铁腕治理兖州。一夜之间,诛杀兖州有二心的乡绅、富户多达上万名,自此以后,兖州全境肃然。他的釜底操薪之计,虽然说杀戮的人有些多了,不过却很奏效,自此贾诩的毒士之名在兖州流传开来,逐渐散布到中原各个州府,人送绰号“贾扒皮”。
其他州府原先支持曹魏的家族、乡绅都转向支持林南。积极的配合当地的知县、知府的管理,加上当地知县、知府纷纷开仓放粮,将粮食放给百姓的手中,保证了当地百姓的耕作,是以百姓对官府只有感激,富绅们却是害怕,所以短短月余的时间,中原各州府尽皆安定了下来。
由于华夏国半数以上的军队都驻扎在中原。成为了稳定中原的基石,加上又进入了严冬。所以贾诩、郭嘉、荀攸、荀谌四个人全部受诏在半个月前回到了蓟城,也一并卸去了兖州、青州、许州、豫州四州的知州,分别由辛毗、崔琰、陈震、王修四人接替。
中原的军机林南也做了合理的安排,以虎威大将军赵云总揽洛阳军务;以虎牙大将军张辽总揽宛城军务;以虎烈大将军黄忠总揽兖州、豫州两州军务;以左将军臧霸总揽青州、许州军务;以右车骑将军徐晃总揽弘农一带的军务,并且任命王文君为弘农知府。
林南远远地看到贾诩奔驰而来,略微有些兴奋。毕竟贾诩在稳定中原的时候功不可没,虽然说中原并未真正的达到稳定的局势,但是“贾扒皮”的血腥杀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中原各地的富绅们。
两下相迎,众人纷纷下马,贾诩先跪拜道:“臣枢密院太尉贾诩。叩见陛下!”
林南急忙将贾诩给扶了起来,对于他来说,贾诩是亦师亦友的人,对他的帮助真的是非常的大。
“爱卿怎知我今日归来?”林南一把抓住了贾诩的手,紧紧地拽着,和贾诩并肩向城中走去。
“臣并未接到通知,只是今日登上城墙向外远眺,透过望远镜看到了陛下等人,这才点齐亲随,出城迎接。陛下归来,为何不提前通知一声?臣也好聚集满朝文武共同迎接陛下归来啊。”
“没那个必要。爱卿可曾收到管丞相书写的信件?”
贾诩阴郁着脸,随即皱起了眉头,当即停下了脚步,抱拳说道:“陛下,是何人出了这限制皇权的馊主意?此人虽千刀万剐也不足为过……”
“咳咳咳……”盖勋听了,差点被口水噎死了,连声咳嗽了好几下,将贾诩的话音给遮盖住了,不等贾诩再张嘴,便急忙操话道,“太尉大人……事情是……”
“莫非是盖大人提出来的馊主意?”贾诩冷眼看着盖勋,目光中夹杂着一丝愤怒和杀机,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哈哈哈……贾扒皮果然名不虚传!”林南听后,在一旁笑道,“爱卿不必猜测了,这个主意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陛下想出来的?”贾诩一阵惊诧,不敢相信地望着林南,急忙问道,“陛下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这种建议?”
“我只是担心自己以后会犯下什么错误,而且我做的也未必是对的。”
“臣不敢苟同,请陛下收回成命,此时万万不可限制皇权,相反,应该更加集中的加强皇权,让天下之人,对皇上敬而畏之,这才是皇帝应有的尊严。”贾诩极力反驳道。
林南不是很明白,为什么管宁、卢植、钟繇、盖勋四个人都没有反对,可贾诩却如此强烈的反对,在他看来,限制皇权,以减少自己出错的目的,这是正常的一件事,在现代,任何国家大事,都不是一个人说的算,出来说话的,只不过是国家的代表人,无论是总统也好,相也罢,他们每做一个决定,都是背后一群人的集思广益,他认为,这样做并没有错。
于是,带着疑问,林南问道:“爱卿何出此言?让参议院、枢密院和皇帝共同集思广益。有什么错吗?”
贾诩环视了一下周围的人,怒喝道:“统统退下!五丈之内,不得有人散扰!”
一声怒喝,其余的人全部不敢违抗,包括盖勋在内。
虽然说,枢密院里的五个人都是太尉。但是总要有个头儿,贾诩就是五太尉之,加上林南对他敬重有加,贾诩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所以,其余人都很识趣的走开了,退自动退到了五丈之外。
林南对贾诩的忠心从未怀疑过,他看到贾诩斥退众人。便问道:“爱卿有话尽管说就是了,不要藏着掖着。”
贾诩毕恭毕敬地向着林南行礼,撩开长袍的前襟,扑通一声跪在了雪地上,抱拳道:“臣贾诩,冒死进言,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内阁更改为参议院。臣没有任何意见,可是参议院、枢密院绝对不能够拥有限制皇权的权力。否则,长此下去,华夏国将犹如昙花一现!”
林南皱起了眉头,见贾诩将事情说的如此严重,便问道:“爱卿何出此言?”
“陛下制定的国策,必然是准备长久行驶下去的。一旦参议院、枢密院拥有了限制皇帝的权力,那皇帝的威严何在?在陛下的有生之年,以陛下的雄才大略,或许没有人敢做出悖逆的事情来,一旦这种体制深入人心。在陛下百年之后,太子即位,新登基的皇帝,怎么可能威慑全国?老臣们估计都已经垂垂老矣,新的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谁敢保证他们没有野心?一旦有人掌控了枢密院和参议院,那皇帝只不过是个摆设,和挟天子以令天下又有什么不同?”贾诩垂泪泣告,所说之言尽皆之肺腑。
林南听后,也觉得贾诩所言句句在理。他能够做到的,他儿子未必能做到,如果按照这种形式下去,皇帝确实是个摆设,可是他也不敢保证他的儿子就真的如同他一样,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愿意活他个五百多年,利用五百多年的时间,致力于繁荣国内,必然能够成就一个大大的帝国。
可惜,谁能不死,谁又能长生不老呢?
“陛下,臣知道陛下的心意,是害怕自己会犯下错误,但是如果因为害怕而故意削弱皇权,那陛下何苦又要登基为帝呢?既然当了皇帝,可陛下这皇帝当了还不到两个月,就要去削弱皇权了,陛下现在的子嗣还稀,又怎么知道两位稀王爷不能成为越陛下的人物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要陛下注重培养,必然能够培养出来一位比陛下还雄才大略的人来。陛下,你若是不答应臣,臣就跪死在这里!”
贾诩认真了,非常的认真,而且认真起来比绣花针还真。
林南想了想,觉得贾诩说的也对,自己才刚刚登基为帝,这又忙着来限制自己的权力,这样做,未免有点自相矛盾了,当即将贾诩扶起,说道:“太尉大人用心良苦啊,我收回成命便是。不过你说的也对,我的那两个儿子还稀,我又怎么知道他们不会越我们呢。走,这外面天寒地冻的,你死了倒是没有什么关系,总不能拉着我一起死在这里吧?你个贾扒皮,还真想连我的皮也扒了啊?”
贾诩听林南给他开起了玩笑,自己也笑了,两个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手挽着手,甚是亲密地回到了蓟城,倒是让围观的人都不求甚解。
一行人回到皇宫之后,荀攸、郭嘉、田丰、荀谌、蔡邕、邴原、司马防、囯渊、王烈、王文君、崔琰等人全部汇聚在大殿之上,见到林南来了,群臣一起参拜道:“臣等叩见陛下。”
林南径直走上了大殿,坐在了龙椅上,朗声说道:“卿等平身!”
于是,贾诩、盖勋和大殿中的众位臣子一起分别站在两边。
林南看了一眼兵部尚书王文君以及吏部尚书崔琰,急忙问道:“诏书你们两个人都接到了吗?”
王文君和崔琰一起站了出来,抱拳道:“启禀陛下,诏书臣等今日方才接到,还未曾动身。”
林南道:“嗯,最近天寒地冻,雪天路滑,行走不便,你们以九部尚书的名义去地方充任知州和知府,确实有点难为你们了,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如今华夏国人才缺少,一旦有合适的人才,我定然会让他们补上。”
王文君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镇南将军廖化文武兼备,持重老成,足可以担任弘农知府一职,而且他人现在就在弘农,只需陛下一声令下便可上任。”
林南想了想,扭头看了一眼田丰、荀谌、蔡邕三人,问道:“三位丞相以为如何?”
田丰道:“臣等附议。”
林南当即问道:“崔尚书,青州知州,你可有什么人选吗?”
崔琰想了想,回答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军议校尉逄纪足可以胜任。”
“逄纪?那个贾老道?”林南好奇地说道。
崔琰道:“逄纪确实有大才,只不过,先前在袁绍那里,一直不太如意,所以索事从不关心,整天追求道家学说,其实只不过是怀才不遇罢了。臣以为,陛下这次洛阳选拔人才,唯才是举,真正有大才的人就在这里,足可以担任知州,而且游刃有余,辛毗、陈震、王修尽皆出任知州,唯独逄纪却列在其外,逄纪也自感愧疚,没能给陛下出谋划策过,于是写了一封‘罪己书’激到了吏部,祈求能够得到陛下的原谅。”
说着,崔琰便献上了一封书信,近卫接过去之后,便呈现给了林南,林南看后,见信中所写十分的惭愧,也有悔改之心,便抬起头问道:“崔尚书,逄纪何在?”
“正在偏殿候着。”
“传逄纪上殿!”
“遵旨!”
“传逄纪上殿——”殿前武士高声呼喊道。
不久,逄纪戴着官帽,穿着官服,从殿外走了进来,一进大殿,便跪在了地上,朗声喊道:“罪臣逄纪,叩见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
“平身!”林南打量了一下逄纪,见逄纪此时一改往日的气息,精神头十足,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自从林南击败袁绍,接受袁绍旧部开始,以韩猛为的这一批袁绍的旧部,一直倍受排挤,若非中原大战中韩猛独自率领一支军队所向披靡,横扫了半个兖州,立下了辉煌的战绩,只怕还不会得到林南旧部的认同。
自从华夏建国以后,林南废除奴隶制,抛弃太监制,改善后宫,一切从简,还郑重声明四海之内皆兄弟,胡汉一家亲等理念,并且正式写进了国策,不停的融合华夏国所统治境内的一切力量,用法律作为约束,这才使得国中各种矛盾日益缓和。
在用人上,林南大胆启用投降过来的将领,刘虞旧部、公孙瓒旧部,袁绍旧部,吕布旧部,曹操旧部,只要是投降过来的,并且忠心的,都委以重任,或出任知州,或者出任知府,又或是出任知县,更有许多在军中担任要职,这种做法,也进一步消除了嫌隙,使得大家抱成一团,也使得华夏国庞大的官僚体系中渐渐的得到了缓和,改善了许多人的人际关系。(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