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演唱会(2 / 2)

加入书签

当然,为了演唱的效果出色,余生准备了大量的记录影像和大块的银幕。一九四五年,圣诞夜。日本东京,李香兰和玛丽莲梦露联袂主唱的演唱会开始。

虽然是在日本人的土地上,但是作为战胜国,美国人还是安排玛丽莲梦露先登台。玛丽莲梦露在真实历史上。虽然并不以多才多艺出名,但实际上,在开始拍电影后,对待演艺事业极为认真。虽然没有太好的歌唱天赋,但是。为了这场演唱会,余生找专门的歌唱家给玛丽莲梦露恶补了一个多月的课。

所以,玛丽莲梦露的歌喉,还算是能听得下去。并且,现场的观众,专业的音乐家并没有几个,大部分还是听个调子或者听个歌词而已。而这是余大才子的强项。后世反战歌曲,尤以欧美国家的为多。

玛丽莲梦露第一歌,唱的是后世sarah的一反战歌曲,《theariver》。开门见山的告诉众人。战争结束了!

《theariver》这歌,曲调悠扬清丽。以钢琴与吉他独特的伴奏声开始,紧接着,便是因婉转为主要质地的小提琴声。即便是去掉歌曲名称,和sarah的歌唱,仍旧是一难得的好听的曲子。

“ystaturesarefa11g,likefeatherfsnotheirvoiahispergor1d,aitgfortheorngg1o,heavenisyshores,ded1ightsfa11g,totheirdreaorngde,ag1oriosecaethrough,likeariverno,ifee1i\',pureoentfthought,theeangof1ove。thiariverno,ifee1i\'arrooffreedo,ispiergyheart……”

“我的身体在降落,像雪般的羽毛,他们在呼唤,在一个搬弄是非的世界里,等待早晨的阳光,天堂在召唤,来自雨中的海岸,数着受伤的心灵坠落,在他们的梦里,依然寻找那扇开敞的门,清晨的露珠里,经历了光荣的场面,如战争结束了般,我感到自己又回家了,纯洁的思念瞬间,在爱的意义中,这场战争已经结束,我感到自己又回家了,自由之箭,刺穿我的心……”

歌词中指向的意象纷繁,由于文化的差异,日本人根本听不懂。即便是懂英语的日本人,也很难理解这需要专业英语八级才能欣赏的歌词。倒是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美国大兵们,听得心有所感,眼眶红。

歌词和曲调一样,是以一个等待丈夫回家的女子的口吻,对战争加以叙述。当然,叙述的大多是这个女子身在战争后方的思念与祈祷。与中国古代唐诗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相似的意趣。

而这些美国大兵,大多是有妻子或者女友的。即便没有妻子或女友,家人总是有的。这一歌唱得凄婉,听来便如同妻子或者女友在他们耳边的倾诉。极有代入感,也极为煽情。

在玛丽莲梦露歌唱时,舞台背后的大屏幕上,还放映着余生从众多美国业余摄影师手中买来的胶片剪辑成的纪录片。纪录片中的主角,不是在前线征战的士兵,而是在后方工作的美国女子。她们平日的劳作,对家人平安归来的祈祷,和满怀情意的信件,是纪录片的主要内容。

这种影像和音乐的配搭,极有震撼力。无论是坐在观众席上的美国大兵,还是负责维持秩序的美国大兵,听到这歌,看到这些影像后,有很多人都哭了一鼻子。而对歌曲的词曲作者和纪录片作者余生,都好感倍增。

玛丽莲梦露虽然漂亮,唱的歌也好听,但是和日本人的文化并不搭调。一曲歌罢,掌声虽然也算得上热烈,但是明显有些敷衍的意味。除了美国大兵是真心喝彩,其他日本人也不过是看个热闹而已。

第二歌,是李香兰来唱。身着日本传统服饰的李香兰登台后,收到的掌声,明显热烈起来。李香兰在日本的人气极高。在二战结束前,甚至有为了抢票打破头的事情。在日本人看来,玛丽莲梦露顶多算是胜利者得意洋洋的夸耀,而李香兰,才是日本人的光荣与梦想。

李香兰唱的歌,并不是新歌。第一,是在日本战败前,就在上海滩夜来香演唱会上唱过的《伤心太平洋》。

“离开真的残酷吗?或者温柔才是可耻的!或者孤独的人无所谓,无日无夜无条件!前面真的危险吗?或者背叛才是体贴的?或者逃避比较容易吧!风言风语风吹沙!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风不平,浪不静,心还不安稳。一个岛锁住一个人!”

“我等的船还不来,我等的人还不明白。寂寞默默沉没沉入海,未来不在我还在!如果潮去心也去,如果潮来你还不来!浮浮沉沉往事浮上来,回忆回来你已不在!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就过去,一生一世如梦初醒!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未完待续。

read3

read4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