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之五(1 / 1)

加入书签

 先头部队刚到达了安市城外,杨万春派出精兵猛攻唐军,想趁着唐军大营还没扎好击败唐军先头部队,两军混战。中郎将(相当于现在的师长级)刘君昂被高丽军团团围住,情况很是危急,却见一人白衫长戟,跃马径前,闯入阵中,一戟将高丽大将砍翻在地,此人正是杜冰举荐的家丁薛仁贵。薛仁贵自从入了张士贵的募下,一直没有机会施展本事,日夜思索,就想立功,很多次想找杜冰请求转到杜冰帐下,都被人拦在帐外。薛仁贵一介布衣,如何能够随便见到位高爵重的燕国公?薛仁贵暗暗着急,也是无可奈何。今日张士贵派薛仁贵出去探路,正好赶上刘君昂被围,哪能失去这个机会?于是闯入敌军,杀了高丽首将。薛仁贵把高丽将军的人头挂在于马鞍之上,高丽军见到后,皆慑伏,纷纷退入安市城中。从此薛仁贵的大名渐渐传扬开来。

六月十一日,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兵发辽东,于六月二十日抵达安市城(一

说今辽阳市南),当即列营进攻。安市城果然“地险众悍”,安市人在城上看见太宗旌旗仪征,一改其他城池恐惧症状,非但无丝毫混乱,竟然纷纷登上城头大喊示威,甚至战鼓齐鸣。太宗大怒,李站在一旁也气愤不已,对太宗奏道:“等打下了城池,请皇上允许屠城,将男子尽数诛戮。”太宗慨然应允。安市城内守兵闻知此讯,不但没有害怕,而且更加团结,誓与城共存亡。一连几个冲锋,都铩羽而归。太宗只好暂且休军扎营,以待来日重整旗鼓,一举而下。

次日,高丽北部萨(相当于唐朝的都督)高延寿、南部耨萨高惠贞率高丽、大军十五万来增援安市城。高丽军中有个对卢(官爵),做事老谋深算,对延寿说道:“大帅,中原大乱时,英雄并起。秦王李世民神武雄才,所向无敌,于是平定天下,南面称帝,使突厥、契丹纷纷称臣,西戎三十余国年年进贡。现在调集了全国精锐,并发辽东,猛将锐卒,悉萃于此,锋芒毕露,实在不是我军能够轻易抵挡的住的。为今之计,只有扎下大营,坚守不战,待旷日持久,再分派出骁勇善战的兵将,截断唐军粮道,使其给养不足,过不了十天半月,唐军粮食一定没有了,到那时唐军求战不得,欲归无路,便可不战而取胜。”高延寿不听从劝告,率领大军直进。

唐太宗接到信息,对诸将说道:“高丽军如果坚守不出,派小股部队袭扰唐军补给,为上策,唐军将困于坚城之下,日久不得不退;高丽军带着城中百姓物资迅速逃遁,为中策,唐军追之不及;不自量力,迎战唐军,为下策,现在破之必矣。

唐太宗乃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突厥千余骑以诱之,高延寿中计,以为唐军不堪一击,遂放心前进。唐太宗再进一步派使者去联系高延寿,表示这次来高丽并非为了征服,只是听说你们国内臣子杀了国王,所以前来问罪。本来并不想攻打城池,只是唐军补给不够,不得已破城收集粮秣,只要你们重修臣礼,便可归还罢兵。高延寿信以为真,防备松懈。于是唐太宗做了布置,由李、长孙无忌和唐太宗自己带兵分别攻入高丽军营。

高丽军遭到突袭,全军大乱。不过两军刚刚交上火,唐军再次假装不敌,纷纷后撤。高丽兵紧紧追赶,直追到安市城东南八里处,高丽军依山下阵。太宗见高丽军彻底上当,召集所有将官商议对策。长孙无忌道:“臣闻临敌将战,必先观士卒之情。臣适行经诸营,见士卒闻高丽兵至,个个摩拳擦掌,喜形于色,此必胜之兵也。”唐太宗遂与长孙无忌等领数百骑登高观山川形势,分析敌人可能伏兵的地域和进出的道路,并看到高丽合兵为阵,长约四十余里,此时,李道宗献计说:“高丽倾国以拒王师,平壤之守必弱。愿借臣精卒五千,覆其根本,则数十万之众,可不战而降。”唐太宗不听,他盘算的要足够的兵力打败高丽联军,好显示自己的神武英略,于是定下歼灭部署:命李世绩率一万五千人于西岭布阵;长孙无忌率精兵一万一千人万为奇兵,自山北出狭谷,以冲其后;太宗自带了四千步骑,潜鼓角,偃旌帜,迅速在敌营北面高峰之上扎下军营;下令诸军听到鼓角声后听到鼓角声后全力齐出,务必誓死搏斗。并下令有关人员在朝堂之侧建立受降幕,说道:“明日午时,我一定要接纳投降的战俘!”于是率大军按计行事。

高延寿等独见李世绩布阵,当即督兵进攻,诸将苦劝不从。第二天,高延寿见到李带兵在前,即要下令与与李开战。太宗在北山上,遥遥看见无忌军烟尘四起,认为两军已经交战上了,下令鼓声、号角一起尽量吹打,纷纷竖起大旗。高延寿见到四周被围,才感到恐惧,刚打算分兵抵御,阵脚已经乱成一团。李命步卒将手中长枪尽数扔向高丽军,霎时间数万根长枪从天而降,人人抱头鼠窜,各自逃命,高延寿大军惨败。不知道何故,突然乌云四起,雷电交加,风云变色。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当即穿上异于众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画戟,腰挎两张硬弓,大喊着冲入敌阵,所向披靡,高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唐军倾兵乘势猛击,高丽兵溃不成军。长孙无忌纵兵猛攻其后,太宗又从山上顺势冲下,引军临之,高丽士兵四散奔走,拼命逃亡,阵亡两万余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