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生前尘(一)(1 / 2)

加入书签

 寒瞳是苏家的次子。【】

那时的京城,还笼罩在一片和平安宁的气氛中。每到夜幕降临,夜市便热闹了起来,小摊贩沿着护城河岸的两侧一字排开,河上的拱桥上站满了前来幽会的情人,情人的目光使漫天星辰都为之黯淡。

寒瞳对京城只有儿时的印象。那时候,寒瞳的父亲在朝中担任要职,苏家算是京城中的几个大户之一,仅次于手握兵权的萧家和在朝中有着元老级地位的杜家。但是后来,父亲却辞去了朝中的职位,举家搬离了京城,去了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定居。别人问起,便只是说厌倦了官场,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颐养天年。

但是后来听人说起,父亲最后之所以下定决心,是因为哥哥的意外死去。

那一年,寒瞳十七岁。寒瞳的哥哥寒玉刚满弱冠。

父亲栽培寒玉,花费了诸多心血。在寒玉刚满三岁的时候,父亲便为他请来了全京城最好的私塾先生,教他天文地理、历史民俗。十二岁上,寒玉便已能对当时朝中的政治形势了然于胸,十五岁时便已能够为父亲处理朝中事务排忧解难。当时苏家长子苏寒玉的盛名曾在京城流传一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父亲也曾说,寒玉是天生的政治家,日后必成大器。

然而,终究是天妒英才,寒玉没能活过二十岁的那个寒冬。

京城的冬天,由于时常下雪,常常是一片银装素裹的白。铺满路面的积雪上,布满了行人的脚印和马车行驶过的痕迹。那时寒瞳并不喜欢冬天,也不喜欢白雪,只是他未曾料到有朝一日,他会登上天山,终日面临千年的积雪,再无四季的轮换。

十七岁的冬天,是留在寒瞳记忆里最深刻的一个寒冬。

那一日寒瞳随父亲冬猎归来,路上还在探讨着刚刚打下的猎物,可是刚进大门,二人便立刻怔在了当场!

庭中的雪地,被刺眼的鲜血染红。

寒玉的尸体被吊在庭中的古树上,还有血在顺着他的身体滴下来,却已是暗哑的红,因为血的主人已经不再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寒瞳第一次看到这样血腥的场面,而那个人竟还是自己的亲哥哥!

寒瞳也是第一次看见父亲那样的表情:愤怒、绝望,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府中的家丁赶到时,都被这一幕惊吓到了。

他们说,没有听见任何的动静,寒玉被害的那个时刻,似乎像是安排好了一样,有人正在后院清雪,有人在房间内帮夫人办事,就那么巧合地全部错开了庭院。

连守门的家丁都说,根本没有看见任何人进来。

可是,就在这短短的时刻,寒玉却被人杀了。

不但被杀,连尸体都被吊在了树上。

而所有人,却仿佛聋了、瞎了一般,谁也没有听见任何声音,谁也没有看到任何画面。

就好像……在凶手行凶的那一刻,府上的时空都静止了,而凶手在这静止的时空中杀了人再离开,而当时空恢复的时候,所有人才发现,他们的大少爷死了。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恐惧的事情。

寒玉的死,成了一个谜。

寒瞳原本以为父亲定然会追查哥哥的死因,但是没想到,父亲却决定辞官离京,带着全家搬到江南的一个小镇,并放话此生决不再踏入京城半步。

寒玉的死也成了一个禁忌,不允许在任何场合被提到。

寒瞳有种预感,哥哥的死必有隐情。这绝非是偶然。寒玉平时在外,谦谦公子的形象留在每个人心里,没有人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怨。谁会杀了寒玉呢?

父亲带全家离开京城,仿佛是想躲避什么。寒瞳想,也许父亲隐约知道哥哥遇害的原因,但是这是个他无法抗衡的力量,所以,这次举家南迁,几乎可以说是逃亡。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相似在渔歌。

江南的冬天,虽也时有落雪,却不似京城般寒冷。

在江南的这几年,苏家过了一段安宁太平的日子。亲眼目睹了寒玉的死,来之不易的安定让所有人别无所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