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 遇知音(2 / 2)
吴驸马这次来打算在福建过年,过了正月十五就走,他对京里的事不放心。
虽然消息传过去了,他来了福建,第一件事就是动用平武公主的名义和吴家的力量,开始收粮,并让总兵派人一路押送到杭州,再由侯秉贵负责水运到京城,能凑多少算多少,因为晚了大皇子两三个月。
布政使姓蔡,家里是京城,他有个堂兄娶的是俞氏,也就是鲁国公夫人的姨母蔡夫人,尤夫人的双胞姐姐。
作为京里人,蔡布政使对平武公主格外感觉亲近,他有一孙年过十五,打算定二公主婆婆戚氏的娘家,所以想让孙子跟着公主一行人一同返京。
最主要也是和公主驸马一家混个脸熟。
所以蔡布政使对吴驸马的行事给予大力支持,吴驸马要想做鬼不至于在明面上,那就是有原因,他也不会多问,只要不让他挪用银子就好。
吴家这个年老早开始准备,平武公主让高兆跟着林氏婆媳帮忙,其实让她学着点宗族里各种规矩和祭祀种种。
林氏和黄氏都会官话,带着方言的官话,当着高兆面两人从不说家乡话,以示对高兆的尊重,也让高兆体会世家女的教养。
婆媳俩态度温和,做什么,黄氏都会给高兆解说一遍,高兆心里默记,晚上拿出小本本记下来,忘记的第二天虚心再请教。
林氏婆媳从没露出一丝瞧不起或者不耐烦的神色,让高兆从心里服气。
并不是因为高兆是公主儿媳她们才有此态度,人家就是与生俱来的那种涵养、那种素雅。
京里的文人之家高兆没有接触过,见过的庆王妃和林氏婆媳她们不一样的感觉,都是具有素养,可就能感觉出来南北方女子的差异。
难怪曾听人说过京里的文人和南方世家来比不算什么,世家是几百年的沉淀,那些几代人的积累就自封文人之家无法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世家相比。
人才与知识才是世家传承的根本
世家子弟首先赢在起跑线上,平民读书就算有钱买到的书籍,能和世家几百年积存的书籍相比?所受的教育和得到的学识也不同。
自古以来寒门出头的人难得,能走出来做高官的是人才中的人才。
蔡布政使的孙子蔡昌东是嫡长子的三子,来福州三年,好不容易遇到京里来的人,那是他乡遇知音呀,恨不得天天来找高兴荣。
他比高兴荣大一岁,一见如故,主要是吴长亮比他大不说,看着太斯文,蔡昌东已经被这里的斯文整的透不过气来,一看高兴荣,嘿!我的小伙伴就是这样的。
如果是在京里,不看公主府,高家他可不看在眼里,他父亲翰林院就职,他堂伯祖父是大理寺左少卿,年少在京里最欣赏花三郎,可惜花三郎嫌他小,不和他玩。
小什么小,小了不到两岁就说小,说起来还是亲戚,他和花三郎是表兄弟。
蔡昌东问过高兴荣认不认识花三郎,高兴荣说认识,来过高家。
顿时,蔡昌东觉得和高兴荣更近一步了,时不时的来找他,吴驸马说正好,你俩就一处玩去吧。
高兴荣想,他在吴家也别扭,大姐也顾不上他,正好和蔡昌东一起出去街上四处逛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