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三人行(2 / 2)

加入书签

黄忠实际年龄虽然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老,但被部下和同僚一口一个‘老将军’的叫惯了,自己也有些‘倚老卖老’,自称都是一口一个老夫如何如何。

陆议是很欣赏自己这两位‘老’搭档的,其一因为这两人的确有真本领,能带兵知兵,论武艺也都是佼佼者,这些都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再者主公和奉孝先生都赞成类似黄、甘二将这种争功,军人就是要以多立军功为荣,这种良性竞争才会令军队欣欣向荣,永久保持一种富有朝气的状态,才能在征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陆议诚恳道:“两位将军都是有真本事的,有本事之人都有个性,这一点主公和奉孝先生都常跟在下说,一路之上在下也向两位将军学到不少。”

一顶真诚的高帽扣上之后,二将眉头顿时舒展不少,陆议接着道:“在下觉得以曹操目前状况看来,手下武将谋士明显不足还能放着乐进和吕虔这两人守昌邑,足见其对兖州的重视。再者昌邑也并非无险可守的小城,不知两位将军可愿听在下多言几句?”

“既然小陆了解此处,还不快说给俺们听听!”甘宁忙点头道。自己和黄忠都是西川或者荆州过来的南方人,对中原的人文地理虽然并非一窍不通,但也仅仅流于形式,作战没问题,只是要在北地作战占上个地利,就不得不虚心请教军师了。

陆议随周瑜北上之后,被辛锐重点安排,成天学的就是这个,此时用到行军作战实践中来,当真人尽其才,并且他受命之后,也做过不少调查研究,是以现在说起来,丝毫没有停滞。

“昌邑,春秋战国时期为邑,秦时设县,西汉时期为郡治,景帝中元六年分梁地,置山阳国,封梁孝王之子刘定为王,从此昌邑城就成为王国之都。汉武帝建元五年改山划国为山阳郡,天汉四年,乞讨山阳郡为昌邑国,封期子刘骰为昌邑王,刘骰在位十一年,死后其子刘贺继位。后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嗣,刘贺被征为帝位,在位仅二十七天,昏庸,被大将军霍光废为海昏候.汉宣帝本始元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至光武大帝建东汉,改为兖州刺史部。”

见二将听得有些不耐,陆议笑笑接着道:“说这么多昌邑的历史,想必两位将军也是云里雾里,其实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昌邑的历史地位非同一般,这里曾是昌邑王的国都,第二代昌邑王甚至做了二十七天皇帝,昌邑作为王都,勉强算是潜邸,城池规制必然不小,如今我等距离三里之外看上去寻常,实则城池高深,城墙上也是机关重重,绝非轻易可下的。据在下所知,昌邑环城四面城墙均有近三丈高,长共计十余里,每一面皆有三里多长,城墙分段板筑,都是当地特产的黑黏土和以石灰夯就,坚固自不必说。最要紧的是兵力,我方勉强能有三万,而曹军却近两万,再抓了城内百姓上城头守御的话,只怕人数不会少于我军......”

二将神色随着陆议的述说变得越发凝重起来,虽说一样的都是立功心切,但毕竟知己知彼才能更有取胜的把握,原本的一腔热血虽然不至于被泼了一盆凉水那么惨,可陆议说的有板有眼,显然是提前狠狠做过一番功课的,照他说的这样一来,攻城战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等这一路上并未刻意隐藏踪迹,因此对方细作应该是早就将我军行踪回报了,乐进和吕虔都不是莽撞之辈,城内多半早就准备妥当,因此夜袭之类的,在下觉得也非良策。”陆议见甘宁似乎有话要说,直接把自己的考虑先说出来,果然闻言之后甘宁嘴角扯动几下,将原本准备说出的话咽了回去,只剩下一脸苦笑。

“那怎地是好?莫不就这般和他相持着?”黄忠使劲捋了捋胡须,那把胡子都要被他扯掉了一般。

“今日初来,地形咱们已经查探过了,不如先且回营,也叫军士休整一番,老将军且放宽心,天底下没有攻不破的城池,主公和奉孝先生都说过的。”陆议一时也没有良策,只好先劝慰了,从长计议道。

陆议的稳重与其年龄异常不成正比,但这份稳重却正是黄忠、甘宁二将所欠缺的,加上陆议对敌方情报分析的鞭辟入里,更叫二将心悦诚服。

“也罢,老黄,就先回去安排兔崽子们安营扎寨,大伙坐下再琢磨琢磨,一切明日再说。不行就硬攻上去,怕他个球!”甘宁倒是爽利,话音未落就自顾自地调转马头,向自家营寨去了。

陆议仰头深吸口气,心中颇有些激荡,想想主公和奉孝先生的嘱托,自己这初出学堂第一功,究竟能否做成了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