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结案 3(2 / 2)

加入书签

朱全忠又道:“诚然,这次既然有一个贪墨军粮的案子,便也不能不治许错,接下来,就把他关在王府的牢里,让他好生反省。兴绪,你知道该如何去做了吧?”

李振黯然应道:“臣理会得。”言罢便起身告退。

走出王府大门,李振抬头一看,天空分外yīn霾,心里更添抑郁。他便没乘轿子,徒步走上了街,随从和轿夫们便只得跟在后面。

刚才朱全忠对他说的话,自然是要立即平息贪墨之案,就让案子悬而不决下去,以后谁都不要再提了。

这种糊涂案,倒也并非头一回出现,李振自然见惯不怪,而且节度府本来就是理亏的,让案子稀里糊涂地过去,不触动挪军粮、修殿宇的情节,他们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只是,李振心头却有一股说不出的郁结,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每迈出一步,双腿都如同灌了铅似的,格外沉重而吃力。

时光荏苒,大年三十转眼便就到了,大唐天下终于又走过了一个动荡之年,在这大雪纷飞的新年之夜,有多少人家正在为团圆而庆幸着,却又有多少人家正在为家破人亡而垂涕,又有多少驻守在外的男儿跪在雪地中,朝着故乡的方向磕下了头。而许错坐在逼仄的囚室之中,也只能透过天窗望着鹅毛大雪,给爹娘妻子寄去一份遥思。

除夕之夜,大梁的官僚们过得并不踏实,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贪墨军粮的案子已经流传出来,虽然前后经过只有王府和节度府的几个人清楚,但这并不妨碍传闻蔓延,尤其有好事者从中添油加醋,简直比实情更加jīng彩。

不过官僚们却很清楚一件事,这贪墨军粮的案子,其实是王府和节度府在较劲,甚至还牵涉到年初王权献上的《靖辅策》。想明白这一点,他们便都坐不住了。过年这些rì子,官员相互串门拜年那是免不了的,现在这贪墨军粮的案子悬而未决,许错被转去王府的大牢看押,到底王府和节度府谁赢了?不透这一层关节,串门的时候拜错了神,那可不得了了。

一时间,人人心怀鬼胎。

正月初一,梁王朱全忠率麾下部众举行祭祀。

朱全忠封有亲王爵,祭祀时不能含糊,祭天,祭地,祭水,祭祖,大张旗鼓,礼仪优隆,不求神明保佑,但求心安理得,毕竟以礼教潜移默化,可以行之有效地调和民心。

之后是救济布施的事宜,大梁城内开设了几处粥场,为贫苦人家发放热粥,赠给粮、油、钱若干,朱全忠还亲自走访了几户军籍孤寡,施以慰问。

布施之时,朱全忠要走访各个衙门和官僚设立的粥场,如李振、敬翔等几个高官,家宅外都有粥场,可这一次朱全忠走访了李振家宅外的粥场后,便结束了一rì行程,并未去敬翔家宅前的粥场。于是乎,便又众说纷纭起来。有人猜测这是敬翔不喜《靖辅策》,违逆朱全忠的心愿,因而失势了。但此言没有真凭实据,旁人便也不信,继续胡乱猜测,到得后来,竟有人猜测朱全忠烝敬翔之妻,因而上下失和。这类坊间谣言,口耳相传,言之凿凿,全然不理荀子“流言止于智者”的教诲,言者煞有介事,听者心旷神怡。

直到正月初三,事情才有了一点变化,这一天,朱全忠要设宴款待部众,大梁上下官吏便都去了王府。

自上一次在王府审讯许错后,这是王府和节度府的人第一次聚面,谁都知道,这两拨人碰到一起,必然有事发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