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京城乱 3(2 / 2)

加入书签

“记得,记得。”许错满脸陪笑,与他谈起正事。

李晔召梁王入京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入宦官耳中,宦官立刻勾结驻京的凤翔军封锁长安,在少阳院之变平息不到一年之后,京中再度生变。

左军中尉太监韩全诲四方奔走,拉拢了凤翔节度使的义子李继筠、神策军的将官周承诲和董彦弼,包围宫阙,对出入宫禁者严加盘查。李晔想尽办法,才让人偷偷出宫给崔胤送了一封信,信中之意,乃是说自己受迫于宦官,必定会被挟持到凤翔镇,但是他却让南司的大臣不要追随他,务必东去。言外之意,就是寄希望于梁王的勤王之师能够力挽狂澜。

虽然宦官们的确有意挟持李晔离开长安,前往凤翔镇,以躲避来势汹汹的梁王大军,但皇帝移幸凤翔,需要许多准备,一时半刻不能动身。宦官们为了保证准备期间不出乱子,便逼迫李晔召见百官,撤销了年初时的一条规制:“禁止宦官与中书门下的官员一起奏对。”从此恢复旧制,拥有相权的官员奏对时,宦官可以列席。故而不必封锁宫阙,南司也无法与李晔进行密谋,宦官可以高枕无忧。

十月末,在凤翔军的协助下,御用物什以及宫女、唐室成员被先期送往凤翔镇。此时梁王已经率军抵达河中,再向前便可以进入京畿。他在河中休整兵马,同时上疏,请求面圣。这道疏一是告诉李晔,他朱全忠已经来救驾了,二是jǐng告宦官和凤翔镇,识相的就乖乖认罪,不然开战。

长安人得知梁军前来,战乱在即,全都尽力出逃,前往深山老林避难。

随后李继筠率领凤翔军掠劫长安城,似乎要在梁军抵达前把长安掏空,不留一个钱一粒粮一寸布给梁王。惨遭洗劫的百姓大多衣不蔽体,许多人上街时,只能用纸糊成衣服遮羞。

除了洗劫长安,宦官和凤翔军还打算除去两个眼中钉,一个是崔胤,另一个则是对李晔最为忠诚的神策军将官孙德昭。这两个人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孙德昭召集六千兵马,进入崔胤家所在的开化坊,把防务布置得滴水不漏,难以逃出长安的百姓和官员便也都逃去开化坊避难。这些人众志成城,负隅顽抗,使得凤翔军也难以奈何。

移幸凤翔的准备工作结束,宦官决定立刻带走李晔。

冬至当rì,左军中尉太监韩全诲入宫,对李晔说道:“全忠以大兵逼京师,yù劫天子幸洛阳,禅让帝位于他。臣等请陛下幸凤翔,收兵拒之。”

走是必须要走的,但若就这样老老实实随宦官走,天子尊威何在?

李晔这个天子,手中只剩下一张尊威牌,若连这张牌也打不出去,宦官肆无忌惮,怕是当场就要取他xìng命。

李晔严辞斥责了韩全诲,抽出宝剑,不准任何人近身。韩全诲等人苦苦相劝,双方一路从乞巧楼周旋到寿chūn殿。却见宦官已然放火烧殿,李晔便又退至思政殿。

庭无群臣,旁无侍者,李晔独自抱着宝剑坐在思政殿中,翘一足,一足踏栏杆,眼望大火焚烧宫阙,心中百感交集。这一刻,李晔再次想起许错,有那么一刻,他仿佛看到许错冲杀而来,就像平息少阳院之变时一般,带领四海兵马铲jiān除佞……

“惆怅啊……”李晔摇了摇头,驱散幻想。身为天子,无人可用,唯有凭借自己。

太宗马上得天下,与其惆怅,不如上马效仿太宗,方能守稳江山。

李晔终于在宦官的簇拥下跨上了马,率领皇后、嫔妃、诸王百余人,在不绝于耳的恸哭声中离开皇城。回顾禁中,火已赫然。

“朕虽无兵可用,但你们这些诸侯,却要因朕用兵,为朕赴死。”李晔暗暗思忖,嘴角挂笑,笑容十分残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