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一看究竟的决定(1 / 2)

加入书签

 “嗯?”才持璜明显惊讶了一下子,“我真是不服你都不行,这件拍品还真有点儿故事!”

“你知道来历?”

“来历拍卖行都是严格保密的,哪有那么好打听?”才持璜笑了笑,“不过,你要想知道,对我来说也不算太难。”

“好。”余耀微微颔首,“那你说的故事是什么?”

“这次拍卖的瓷器大类,有两件东西引起了争议······”才持璜说到这里,停了,余耀连忙问道,“怎么,说话不方便?”

“不是,我还没出酒店房间呢。是另一个手机来信息了,没事儿。”

“靠,那是靓女专用号吧?”

“哈哈。不说这个,我给你说故事。”才持璜简单理了理思路,“这次春拍中,有两件青瓷引发了争议,一开始都是被定性为越窑的。”

“噢,那这肯定是其中一件了。”

“嗯,说了就一起说,先说另一件。另一件是雕花梅瓶,是典型的粉青釉,不是台盏这种天青釉,上面是流云划花纹。”

余耀道,“这似乎是龙泉窑常见的纹饰。”

“牛逼!”才持璜接口,“最后,这件争议的梅瓶,被定性为北宋龙泉窑梅瓶。”

“不过,北宋初期的龙泉窑,工艺上几乎是越窑的翻版,到了北宋中晚期,才有所创新,出现了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余耀又道,“所以一开始出现定性失误,也不奇怪。”

越窑和龙泉窑,是南方民窑青瓷的两大经典代表。正如余耀所说,北宋以前到北宋初期,龙泉窑没什么特色,甚至可以说是龙泉窑生产的越窑器。北宋中后期才出现了明显的创新和变化。

而龙泉窑真正的崛起,是在南宋。这也和大名鼎鼎的哥窑有关。

南宋哥窑是官窑。为什么叫哥窑?之前提过,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哥哥主持的叫哥窑,弟弟主持的,就是龙泉窑。

当然,哥哥的主持的窑口是官窑只是个契机,南宋龙泉窑在北宋中后期创新和积累的基础上,釉色出现了极大提升和突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粉青和梅子青,特别是梅子青。梅子青含铁量高,玻璃化程度高,对烧成温度的要求也高,含钙量却少,所以釉面没有完全熔掉,光照之下的散射就会更加柔和润美。

才持璜哈哈一笑,“你的眼力有资格说这话,但我听说当时专家组还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好容易才定下来。”

“还是赶紧说说台盏的情况吧。是不是争议不止一点?”

“怎么说呢,大部分专家是同意越窑的,不过断代要晚点儿,说到不了五代。”才持璜应道,“主要争议点在这儿。”

“这个······如果说从五代晚期到北宋早期,是没法儿具体判定的。莫不是想定为北宋中后期?”

“没错儿!不过,大部分专家还是认为五代末到北宋初更符合。”

“这个我看也没问题。”余耀就手点了一支烟,“不过,难道就没有人对越窑提出异议?毕竟这种天青釉好像没在越窑里发现过实物,虽然有资料称北宋时期越窑有过颜色特殊的青釉,但毕竟没有传世实物。”

“还真有!有且仅有。”才持璜道,“只有一位专家,不仅坚持是五代末的断代,而且还坚决不同意这是越窑的东西!”

“他认为是哪个窑口?”

“耀州窑。”才持璜介绍,“我听说,这位专家当时有点儿舌战群儒的态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