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6章 初见欧阳修(2 / 2)
“此话怎讲?”欧阳修感到有点奇怪,很自然地追问一句。
宋行轻轻地放下茶杯,一本正经地道:“很简单,欧阳大人致力于文风改革,摒除太学体,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这对宋行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说到这儿,又拿起茶杯,轻轻地呷口茶,接着道:“因为宋行向来坚持学以致用,如果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服务于江山社稷,那学来何用?我相信欧阳大人选拔人才,也是本着于此!”
“学以致用,说得好,那帮太学生就是不懂得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将大部份精力浪费在一些稀奇古怪的词法上,真是愚不可及,如果让这帮人来治理国家,蔫能强兵,蔫能富民?
说到后来,饶是欧阳修的涵养够好,也禁不住激动起来。
宋朝自开国以来到现在历经百年,无论军事政治还是经济都面临着种种弊端,欧阳修的政治思想是代表着小地主的利益,对这些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
欧阳修是名垂千古的名人,后世也对他有着全面的评价,对这个人的政治抱负,宋行多少是知道一些,特别在来开封的路上,更是对他方方面面都打探过,心里也算有点底。
闻言当即说道:“欧阳大人所言甚是,想我大宋朝立国百年,各种积弊甚深,如果不加以改革,虽说不上死路一条,但一定会举步维艰。”
“官风决定着民风,而文风又决定着官风,所以本官才致力于文风改革,摒除那些误国误己的太学体!”欧阳修心有感触,说起话来也越来越激昴。
宋行轻轻地转动着茶杯,轻轻地道:“欧阳大人,以宋行愚见,要推广新文风其实也不算太难,大人完全可以利用这次院试来压制太学体,并告之天下人,这种文体已经不合时宜。”
说到这儿,微微一顿,接道,“那些读书人十年寒窗所为何来?除少数自视清高者外,大多数人都是冲着金榜题名,当这种文体没法为他们带来光明的时候,自然会弃之如屣!”
“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继续说下去!”欧阳修听宋行这样说,顿时来了兴趣,将茶杯放在一旁,身体也向前倾,竖起耳朵等着宋行再说下去。
宋行轻轻地喝口茶,润润咽喉,接着说道:“利用院试压制太学体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要树立之方面的典型,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把典型树立起来,天下的读书人就会有方向,方向既定,就会有人跟风,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股新的文风!”
“哦,以你的意思这个榜样应该如何树立?在你们这帮年轻人中又应该树何人为妙?”欧阳修饶有兴趣地看着宋行,一口气连问数个问题。
宋行微微笑道:“以欧阳大人在文坛中的地位,再联合几个文坛宿将,只要对某人稍加点评,必将使其闻名于天下,榜样自然就来了,至于这个人选,我觉得苏轼兄弟就很不错!”
“眉州三苏的确是不错的人才,苏询一篇《六国论》竟然卖到汴梁纸贵,那苏轼更是一代天纵之材,文思泉涌,他日成就必在本官之上!”
欧阳修听到提到三苏,忍不住从旁点评起来,点评完毕,又问宋行道,“本官虽未看过你的文章,但就你所填之词来看,文笔定然不凡,为何要本官树立苏轼而不是你自己?”
宋行微微笑道:“考举功名对宋行来说不过是获取一块敲门砖而已,宋行不想在文字词澡中虚度光阴,只想凭着自己所学为江山社稷做点实事!”
欧阳修颇有感触地道:“大宋朝自太祖立国,至今百年有余,早已积弱不堪,身居庙堂者不思百姓疾苦,只知高谈阔论,如果大宋的官员都能如你这般,则大宋中兴指日可待!”
宋行没有接欧阳修的话,而是在心里暗笑,“如果大宋朝的官员真的如我这般,那大宋朝还是大宋朝吗?自己还能混得如此风生水起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