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铁水的门道(2 / 2)

加入书签

相比起其他的采暖设施,铸铁炉绝对是跨越文明的发明。

事实上,真正普及铸铁炉子还是要等到华夏钢铁产量过剩之后才出现。

此前无论是建筑业上的盘条钢还是其他场合用钢,伴随着华夏基础建设的发展,钢铁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只有等到进入新世纪,整个华夏特别是河北省成为全世界钢产量第一大地区后,才有富余的铸铁来奢侈的铸造采暖炉。

彼时的钢铁产量多夸张呢,有种说法是世界第一是中国(不含河北),第二是河北(不含唐山),第三是唐山(不含瞒报)……

可见,华夏民族缺什么就容易得什么恐惧症,钢铁不足恐惧症让他成为一个产能超过后边九个总和的可怕存在。

同样还有火力不足恐惧症,在抗战以及东边半岛上被小鬼子和山姆鬼子火力压的喘不过气来,于是就拼命的发展大炸逼。

以至于在南边那场战争过程中,华夏也做了一把地毯式覆盖的土豪,不单单是单层覆盖,是反反复复覆盖好几遍。

对面有水泥工事,炮火覆盖;

对面有水柜连,炮火覆盖;

对面有汽车连,炮火覆盖;

对面有步兵连,炮火覆盖;

对面有……嗯……可能有几个敌人……怎么办?

算了,炮火覆盖吧……

据说当时开往前线的列车,都是一列一列的152加榴、130火、130加、122加、122榴的炮弹。

那是必须要打完,打不完之后临期,回来销毁更加麻烦……

真是第一次在战场上成为大户……

话说回来铸铁炉的发展,在其开始推广时,哪怕是在基层农村,家用锅炉以及暖气已经普遍推广,所以铸铁炉并未能成为一项能够引起轰动的发明。

但是在有些场合,他发挥的作用实在是太明显了。

此前人们用的煤炉都是铁皮制作,中间填上土制保温层,最后里边是耐高温的内壁,如此一来就是个简单的煤炉,不但能够取暖,还能够日常做饭使用。

虽然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但是散热性能并不理想,尤其是房间比较大时,一个炉子的作用有限。

但是铸铁炉就不一样了,由于没有厚厚的保温层来约束温度的传播,因此带来的散热能力是数倍增长,在旧式煤炉面前,简直就是吊打。

如今辽东的温度本就比后世寒冷,普及暖气什么的集中供暖更是想都不要想,因此,铸铁炉是眼下最为高效的采暖方式。

如果能解决这些,那么整个辽东直到奴儿干都司的屯田计划都将成为现实。

不过,现在的铸铁对于大明来说仍旧是宝贵的资源。

如果能解决铸铁问题,大批量生产,将煤炉的价格降下来,对于大明的意义重大。

其实,华夏的液态炼铁的技术发展的很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