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〇章 太空(2 / 2)

加入书签

那究竟是哪些产业,终有一天会消亡呢,一言蔽之,就是哪些产业体系中的顶层。

在人工智能来势汹汹、机器持续取代着劳动者的当今时代,一切为人、特别是普通人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领域,都颓势尽显,前景更不容乐观。

譬如汽车,联邦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约二十年前,年产量近一千五百万辆的汽车工业,还是联邦工业体系里的大户,不仅自身的年产值高达数千亿联邦马克,还带动了上下游的大量经济实体,那时候的联邦,汽车产销都十分旺盛,资本赚的盆满钵满,劳动者也收入颇丰。

但这种好光景,也就是维持了约十几年而已。

在西历1483年的当下,按统计数据,联邦汽车产业的年产量已跌破七百万,不仅如此,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都是载货汽车、工程车与特种车辆,而传统强项——乘用车,从SUV、轿车到大中型客车都一路下滑。

乘用车产量的比重,从早年间的百分之九十滑落到百分之五十七,对应的产量,则从一千三百万骤降到不足四百万辆。

乘用车产量急剧下降,并不是说,联邦民众忽然间又习惯了用脚走路。

而是在经济危机的前兆中,民众收入锐减,不仅没钱出行、也少了很多出行的理由,即便还有些交通的需求,此前多少年积累的庞大汽车存量,经过修修补补,也足以暂时支撑惨淡的局面。

四百万的现年产量里,其中,大多数都是共享电动车,包括夏洛特研发中心里的这一些,都是如此。

至于其他产品线,从A级轿车到C级再到SUV的所有细分市场,规模都缩减到让很多品牌洗手不干,只有皮卡和E级市场的规模与多少年前大致仿佛。

购买皮卡和E级车的家伙,可想而知,在今天都会是些什么货色。

汽车产业凋敝,一叶知秋,所有为普通人提供产品、服务的行业领域,基本上都哀鸿遍野,残存的企业也只是勉强维持。

但也有少数企业,譬如早年间投产Model系列电动车的巨头,处境暂时还好。

方然负责的FSCIM实施项目,就包含该公司自行研发、投产的“乘用车APMS”工程,他的具体职责,是检验、核查FSCIM体系在这一“自产机”里的应用,是否符合专家组的规范计划书。

具体到工程的运转,也需要验证,系统是否能与FSCIM无缝衔接。

这种工作,说白了,一切枯燥而重复的内容,都可以用FFRI-IT的巨型机加软件来进行。

专家组的任务,则是充当联邦当局的“体系管理员”,切实把控越来越庞大的FSCIM标准体系,将一切尽在掌握。

</br>

</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