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戒赌的李小明(1 / 2)

加入书签

 道格拉斯的凯迪拉克穿行在达拉斯的街道,窗外的繁华街景晃眼而过,每一处或辉煌或雄壮或艺术的建筑,无不散发出米国独特邪魅的吸引力,到处都弥漫着浓烈的纸醉金迷。

达拉斯,是德克萨斯州第三大城市,全米国第九大城市。

这是个创立于1814年,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的城市,这样的时间在米国已经算是爷爷辈的了。

这是个依靠石油和棉花工业支撑起来的内陆城市,在上世纪初,这里几乎供应了全米国40%的棉花产量,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克萨斯大油田的发现,这个城市便迎来了第二次突飞猛进地发展。

同时,大量的银行进驻也为这个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至关重要的血液。

紧接着依附于石油工业的各项工业也开始蓬勃发展,直到上世纪50年代左右,计算机技术开始萌芽并以让人难以想象的速度飞速崛起,逐渐成为其支柱产业之一。

李小明有些沉醉,他上一世过得并不算成功,小半辈子都过去了却连国门都没出过,最多也就偶尔闲极无聊了在电脑上找个什么娱乐平台用欢乐豆来爽几把。

而这次来到德州,看道格拉斯那滔滔不绝的样子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个德州扑克的忠实爱好者,他对达拉斯的更多介绍倒让李小明感觉到更像是在介绍赌城拉斯维加斯。

而当时李小明不出国倒不是收入方面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但凡一个小白领,稍微攒上一段时间的积蓄,都能去的起一趟这些个地方。

在世纪交替的阶段,国内其实弥漫着一股狂热的出国潮。

澳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在国内都非常受欢迎,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米国,在改革大潮兴起后,更是让国内无数人为之向往。

因此,在某些国人的眼中,这些地方就成了他们心中天堂和毕生向往。

为了出国,国人想出了各种办法,憋足了劲一窝蜂的往里面钻。

譬如出国留学,譬如投资移民。

再不济也要搞个绿卡,最次也得出去旅游一圈。

李小明对这些个东西并不感冒,他不是愤青,但也不崇洋媚外。

独自穷游318,去个xc就能洗涤心灵?

出国混个野鸡大学文凭回来就算高端人才?

混个绿卡就成了上等人?

就世纪之交最火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为例,真个是足足坑了一代人。当年多少人被老妈拿着哈佛女孩这本书,硬逼着小孩学着书里的大姐姐那样学习,让家里小孩也要考哈佛。

作为别人家的孩子通用名的李小明,曾经也是被哈佛女孩深深地伤害过。

“同在一个省,同是川省人,人小姐姐还是一个女孩,为什么别人可以,你这个男孩子,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这是李小明的妈妈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1999年,哈佛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18岁的女孩刘亦婷,一时间轰动全国。第二年,《哈佛女孩刘亦婷》面世,光正版书就卖了200万册。

直到后来被媒体曝光,才知道哈佛女孩的成功背后的操作和秘密。

刘亦婷申请哈佛的那年,她所在的蓉城外国语学校被德瑞教育集团收购了大量股份,学校从公立学校变成了私立。

德瑞集团为了提高知名度,就把目光放在了当时要去哈佛的刘亦婷身上,给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全力支持她申请哈佛。

她能够进入哈佛,是因为得到了重磅推荐人的信任,在推荐信的帮助下,刘亦婷最终才得以入读哈佛。

刘亦婷的这位重磅推荐人,名叫拉瑞,是一位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的政府议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