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韩昭和他的乱点鸳鸯谱(1 / 2)

加入书签

 “陛下,皇上给您的密信,老奴现在就交给陛下了。”

郭宗训不是没想到父皇给他留下的密信,他……只是有些不敢看。

从郭荣对待自己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看来,郭宗训对于郭荣的密信,感到了隐隐的不安。

这个雄才大略的男人,这个一心为了给儿子郭宗训铺路的男人,为什么突然在临终前,做出了这些对郭宗训十分不利的举动呢?

“李伴伴,父皇可有说,这封密信只能由朕一个人观看?”

“启禀陛下,太上皇确实是这么说的,见此信者,除了新皇郭宗训,其余人等,诛九族,遭天谴。”

说的如此严重,郭宗训已经隐约猜到了,郭荣大概是看出什么来了,这个英明睿智的大周皇帝,把一切都看的通透,包括穿越而来的郭宗训。

接过郭荣的密信,郭宗训来到密室,依然是李同介守在门外。

郭宗训小心翼翼的打开了蜡封的印鉴,抽出了信纸。

“朕大周皇帝郭荣顿首,上仙可遇礼乎?”

就这一句,郭宗训就放心了,没看出来我是个穿越的凡人就行,凡人的话,郭荣未必不敢杀。

既然叫我上仙,出于对神魔的敬畏,郭荣也不敢造次,这封建迷信有的时候,还是有点儿用处的。

再往下看,郭宗训明白了,郭荣对溺水清醒后的郭宗训始终是持怀疑态度的,但他也始终没敢说破,更没有跟任何人提起。

“上仙驾临,下民惶恐,不知吉凶,唯有恭谨。”

上仙啊,您来了,下民郭荣很是惶恐,不知您的到来究竟是吉是凶,但您是上仙,我不敢冒犯,只有恭恭敬敬的谨守。

看到这句,郭宗训有些黯然,原来郭荣对自己的种种爱护,都是出于对自己这个上仙的恭敬和谨守,唉……

也难怪郭荣会在出征前的几天晚上,不去临幸嫔妃,而是拉着郭宗训非要给他讲述他自己的生平事迹。

也难怪,郭荣病重弥留,连开封都不回了,直接把自己葬在了幽州。

看那意思,即便是郭荣不死,他甚至都有了禅位的打算,把皇位让给郭宗训这位上仙。

说到这里,郭宗训还是奇怪,为啥郭荣又给他设置了如此多的障碍呢?

三相辅政,辅助皇帝决断朝政,这是一句明显要引起争斗的表达的不甚明确的话。

太后符金环听政,却没说有没有参政议政之权,最关键的,大周禁军的兵符居然交给了一个深居后宫的女人,这也是个容易引起争斗的隐患。

赵匡胤加封大周兵马大元帅,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更危险啊。

再看郭荣密信里说了什么,简直没把郭宗训鼻子气歪了。

郭荣说这是他最信任的最有能力的一群大臣,如果上仙你是下凡来考核我们的,看看下界的子民谁有资格升仙,朕若是能通过考核,朕手下的这些人都是不错的,他们会好好的配合上仙享受当皇帝的乐趣的。

我……郭宗训忍不住都想爆粗口了,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怀着无比紧张而且抗拒的心情,却等来了这么一封让他啼笑皆非的密信,郭荣最后还问了,他有没有资格升仙呢。

“上仙垂怜,下民舍弃性命毅然在所不惜,若能幸得上仙指点一二,下民顿首……”

郭宗训抬头看了看密室的穹顶,父跪子,天打雷劈,父皇这一封密信,洋洋洒洒数千言,给我顿了好几十次首啊。

敢情郭荣以为他的寿终正寝是宿命,是上仙想要过过当皇帝的瘾,所以,才让他先死了,好让位置出来。

我说父皇怎么雄赳赳气昂昂的御驾亲征,而且之后一系列操作,简直就让人叹为观止,简直超越了圣贤啊。

郭宗训实在不想再诋毁心目当中的偶像,密信中唯一有实质性内容的,就是提到了五百铁血暗卫。

荆无命和铁苍髯,铁血暗卫统领和副统领。

因为年龄和伤痛被淘汰的铁血暗卫如何处理,郭荣也做了交待。

居然跟郭宗训是不谋而合的,绝大部分退下来的铁血暗卫,郭荣都给了他们商人富家翁的身份。

详细的名单在荆无命手里。

总算是看到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郭宗训就在想啊,要不我干脆就把郭荣的这份密信公布出去算了,让赵匡胤那狗贼看看,刚刚登基的小皇帝可是上仙呢……

又是这个郭荣,下了一道死咒,密信除了郭宗训能看,其余人谁敢看,诛九族,遭天谴。

想靠装神弄鬼的吓唬赵匡胤之流是不可能了。

就是郭荣好心好意的给自己推荐了一堆可以一起跟着升仙的大臣们和皇后,实在是让他很头痛。

也怪不得他自己不敢册封父亲柴守礼,却把希望寄托在了疑似上仙的郭宗训身上。

郭荣此人,绝对的性情中人,其实,他也不适合做皇帝,明显的识人不明啊。

就看他临终前的一番安排,这简直就是在往赵匡胤手里递了一把锋利无比的造反之刃。

不过,归根结底,郭宗训更多的还是要感谢郭荣,感谢这位伟大的帝王,思维狭隘不是他的错,这个时代,谁能有真正洞悉一切的能力呢?

毕竟,郭荣在位六年,保持了大周军力在对敌方面的巨大优势,同时也保证了大周朝堂的稳定。

大周的吏治,并没有像郭宗训2020那个年代读史书时看到的大宋时期的那么千疮百孔。

这一切,确实都是郭荣的功劳。

郭荣临终前,带领大周雄兵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六州,更是把燕云中最重要的一个州城幽州给收了回来。

郭荣驾崩,并没有让大周雄兵停下收复燕云的脚步,而是把自己跟牺牲的万千将士葬在了一起,葬在了他最后一战收复的幽州土地上。

他这是要看着大周雄兵全面收复燕云,甚至打到辽阳府,彻底消灭辽国。

想到这里,郭宗训又没有了对郭荣的埋怨,自己现在只不过好像又回到了历史的原轨上来了。

但又不完全一样,因为,在郭宗训的身边,此时已经汇聚了很多人,很多对他忠心耿耿的人。

赵匡胤又怎么样,李重进又如何,还有在长安蠢蠢欲动的李筠……

朕既然无法阻止你们心怀反意,那朕就亮出手段,把你们通通按在地上使劲的摩擦好了。

从密室出来之后,郭宗训亲自给岳飞写了一封信,不算圣旨,郭荣驾崩,除了少数几个人,目前没有人知道。

所以,太上皇还在幽州,郭宗训是不会发圣旨过去的。

在信中,郭宗训向岳飞讲述了自己对辽国的看法和后续安排,让岳飞遵照执行。

~~~~~~~~~~~~~

古北口,战事正酣,大周四路人马正在轮流向关城发起猛攻。

柴勇率军收复了蓟州之后,也赶到了古北口,跟钱懋、李重进和独孤胜部汇合。

岳飞的军令也传到了这里,下令钱懋、独孤胜和柴勇听从李重进指挥,四部人马十七万人一起攻打古北口。

李重进部,此时,已经损失了约两万多人马。

岳飞之所以没有对李重进违抗军令的行为进行处罚,一是不到时候,临阵换将并不明智,二是原本等柴勇率部赶到,四部人马合并,岳飞也是要下令攻击的。

李重进在大周禁军中属于宿将,功勋和威望都很高,这也是岳飞有些顾忌的原因。

正好,李重进这回犯错了,还造成了收复燕云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虽然没有败,但这已经让李重进颜面大失。

“岳飞,小人耳,若是给本将军足够的兵马,本将就不信了,就是用人堆,还攻不破一个小小的古北口。”

李重进正在中军帐中发火,钱懋、柴勇和独孤胜并不在这里,他们两个都有各自的大营。

岳飞虽然下令让钱懋、柴勇和独孤胜听从李重进号令,说的却是率部,率部以李重进部为首,协同作战,攻打古北口。

这是岳飞对钱懋、柴勇和独孤胜的保护,谁知道李重进这厮手里有权了,会不会找借口杀人。

所以,人头还是不要主动往李重进刀下送的好。

军帐中的禁军将领听到李重进大发雷霆,一个个的低头不语,皇帝和岳元帅都爱兵如子,每战必反复筹谋,力求让战损最低。

李重进却不一样,就是仗着大周雄兵的锐利,一味的猛冲猛打。

打顺风仗可以,所以,李重进率军离开幽州之后,十分顺利的就拿下了顺州和檀州,独孤胜部只拿下了妫州。

然而,这世上哪里有那么多的顺风仗让你打,遇到攻坚战的时候,李重进的打法就明显看出了不足。

现在,李重进自己剩下的三万多人马后撤,让钱懋、柴勇部和独孤胜部轮番攻城,按说也是十几万大周雄兵,攻城应该不难了吧。

就像独孤胜说的,辽狗这是在垂死挣扎,这是真的在拼命。

就好像张永德、钱懋率军死守益津关一样,他们知道,背后就是大周国土,就是大周的万万百姓,不能退,不敢退,必须死战不退。

现在的古北口,对辽军来说,亦是如此。

辽军主帅耶律庆坦也是拼了,亲自登上城头带领辽国士兵拒敌,大大的鼓舞了辽军的士气和斗志。

因此,攻打古北口的战役,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岳飞镇守幽州,不敢离开,就是因为皇帝郭荣就葬在这里,一旦岳飞离开,一是守不住皇帝已经驾崩的秘密,二是一旦出现变故,让皇帝郭荣的陵寝有失,他岳飞就变成千古罪人了。

这也是岳飞在军中崛起的太快,根基不稳造成的,手边还就是缺少可以完全放心的将领。

所以,一时间,岳飞也有些左右为难。

而且,就算是他再率领十万大军赶到古北口,也不见得就能扭转战局。

这天,岳飞循例检视驻扎在幽州城的悍字军营地,悍字军在岳飞的严令下,每天都在刻苦操练,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强力的战斗状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