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密室之谋(2 / 2)

加入书签

林炳言感慨一番,说道:“这三十年来,你为我林家可谓尽心尽力,若非是你帮我,哪有现在的左都御使林炳言?明仁啊,过几天,我帮你活动活动,让你家的泰儿在五城巡防衙门谋份差使,让他历练几年,再放到江南去,有我在朝中一日,保他富贵荣华一生。”

明仁大喜,抱拳道:“多谢老爷成全!”,他旋即脸上一暗,脸上的神色一扫而空,凝重地说道:“老爷你若为了泰儿的事情于清誉有损的话,小的觉得还是让他呆在您身边的好。”

林炳言展颜一笑,说道:“泰儿文武双全,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谓‘举贤不避亲’古人早有定制,我作为天子近臣,在朝中还是说得上话的,只要给吏部打声招呼,不出三日,必定让你如愿。你就放心吧!你我相识也有三十年了,何曾见过我有说过大话的时候?”

明仁这才笑道:“倒是小人多虑了!”

“你呀,还是这个样子!”林炳言无奈摇摇头,转身走了出去。

明仁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心境,赶紧亦步亦趋的跟上。

杨延顺虽然早已料到林炳言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会有所行动,却没有想到他们使出的招儿会那么损。在街上随便逛了两圈,这才回到家里去。

天色早黑,虽然他知道这个推官的差使做不长了,仍然孜孜不倦的品读着《宋刑统》。晚晴坐在一边,籍着昏黄的灯光,细细的为他讲解着。

《宋刑统》是由唐朝律法改编而来,几本上延袭唐律,并未作多少改变。晚晴读的书多,自然能给他讲解个明明白白,杨延顺听得不住点头,暗暗记在心里。

待晚晴将整本《宋刑统》讲解完的时候,杨延顺暗想:封建时代的律法果然不是后代人能够理解的啊!古人量刑,先察于德,若是德行不修,任你多大品佚的官儿也能因失德或罪,轻的罢官致仕,重的流放数千里地甚至杀头都有可能。

晚晴想出来的这个计策,便是用“德”来制人。林炳言虽是沽名钓誉之徒,却也把这个“德”字看得极重,若是于他名声有损的事情他是绝计不会做的。可以说,晚晚这一刀,正是狠狠的插在了林炳言的心口上去了,令得他不敢明目张胆的来对付于他。

“八郎,一部《宋刑统》约束天下万民,为官一任者,必熟读之。虽几经修撰,却是大致相当。”晚晴看着正在沉思不语的杨延顺,以为他正在思量她讲的呢,又道:“所以,只要你稍微了解其中的条律,在审判案件的时候,只须得按照书中所说的,便可量刑定罪了。如果实在是记不住,可以问问你左下首的书记官,他自然会给你说的。”

杨延顺这才反应过来,晚晴正在与他说话呢,忙假咳一声,点头道:“嗯!”

“八郎,天色不早了,早些儿歇了睡吧!”晚晴站起身来言语一番,走到窗口张望,这才将窗户关严实了。

杨延顺伸了伸懒腰,笑道:“还真是啊!没想到都这么晚了,我去打来热水,洗洗睡吧!”,说着,不待晚晴反驳,径自去了厨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