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升官(2 / 2)

加入书签

党项一族由来已久,最早的记录是在南北朝时期,据《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猎以供食,不知稼墙"。也就是说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无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计算岁月,崇拜天神,死后火葬。党项人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此外。党项人还特别崇尚白色,故自称“大白上国”。党项诸姓部落中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离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称为党项八部。其中拓跋氏先世本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后成为党项诸部中的一部,在党项诸部中最为强盛。

唐朝末年,党项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参与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军事行动。唐朝以夏州为定难军,以拓跋思恭为节度使,封爵夏国公,再赐李姓。从此党项族便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历经五代,党项拓跋部利用藩镇争战、朝代更替的机会,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到后周末年,已经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

宋朝初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即附宋,并助兵对北汉作战。宋朝亦对夏州李氏政权衽羁縻统治。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传至李继棒,发生了党项贵族内部争夺权位的斗争。太平兴国七年,李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献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宋封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留居京城,党项族内部由此引起了急剧的分裂。继捧弟李继迁采纳部下张浦的建策,率领贵族逃入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抗宋自立。

这些年来,李继迁娶党项八部诸首领女子为妻为妾,合纵联横,渐渐将党项重归于一统,势力逐渐壮大,时常越过边境来宋国打草谷。宋与辽的战争绵长日久,根本就无力西顾,以致于夏州虽然名义上是宋朝的领土,实则为一潘镇势力,隐有自立之意。

折横无端的成了一名都头,在这些普通士卒中,可谓是一步登天了。他笑容可掬的连忙谦逊,心里都在不住的盘算着自己的逃跑大计。当了官了,逃跑的机会反而更小了。手下一百兄弟都盯着呢,折横暗暗叫苦,一时间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既然升了官儿了,待遇自然不能与这些普通士卒们同日而语,哪里还轮得到他这个“都头”去帮忙?早有人抢着上前去争相邀功了。折横马上就成了一个闲人。他受的伤虽然不重,却已被两名士兵抬上担架去了。

一队队的夏兵井然有序的徐徐后撤着,待十万兵马安然通过窟野河,夏军马上便将那浮桥尽数毁去了,这才亡命狂奔起来,一直朝着夏州方向逃去。

求推荐票啦!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