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先去京城再说(1 / 2)

加入书签

 夜半中时,杨宇从陆先生的马车之中下来,再次深施一礼,马车之中传来陆先生温和的声音:“去京城之后,如有麻烦可去南郊敬天塔找我!”

“是,感谢陆先生的教诲!”杨宇说道,然后他倒退了几步,再施一礼转身离去。

杨宇一边走,一边摸着怀里的东西,那是一封举荐信,陆先生还真的为他和石三写了一封举荐信,甚至还从另一个人那里找来了印信之物,这封信可见其重量!杨宇感到心里暖暖的。

响起陆先生的话,杨宇也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认真考虑起来,自己和石三都是炼体之人,在常人眼中应该是修行武道之人!真要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的好,那么在京城之内真的就需要做点事情才行,而投军无疑是最佳的一个选择。

可是杨宇的内心深处却低于大晋的官军没有任何的好感,也许是自己的家人和渔村就是被官军毁灭的,再加上自己曾经还杀过一个官兵!杨宇不想从军!

杨宇的目的仍然是要进广林学堂学习,又或者听从僮老所言,最终能够进入玄天宗,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就真的没有不通窍就能修道的方法!

今晚与陆先生的交流让他更加坚定了修道的决心,但他知道他前面的路就会非常难走,非常的艰难!但即便是再艰难自己不去试一试难道就放弃了吗?杨宇一边走一边摇头,这是在否定自己的放弃的想法。

陆先生的一番好意也不能辜负啊,到底该应该怎么办?杨宇有点拿不定主意,手再次伸进怀中去摸那封推荐信!

这封信是陆先生,将杨宇和石三两人推荐给他的一位老朋友的,此人在军中的位置不低,目前更是在戍北大将军来事章手下任职,只要他能够安排,杨宇和石三两人完全能够在戍北军当中做一名校尉,这是一种小军官!但却有上战场实战的机会,对于武道修行者自然是大有好处的。

陆先生的这位朋友当然知道陆先生目前的状况,知道他一直都是京师某位贵人的供奉,但陆先生还是冒着落人口实的麻烦请来了贵人的印信,盖在推荐信上,以此说明,杨宇和石三二人的投军,上面有人关注,也是赞成的。

这封信如果落到别人的手中,自然知道其中的价值,大晋之人从事武道修行的人并不多,但却很多人想要从军,不为别的,军中每年都有几个向广林学堂推荐学生的名额,世人当中的少年才俊,除了读书之外,想要谋取功名,这一条路则是一条非常的捷径。

从军之人并不一定会上战场跟敌人你死我活的,假如家中出钱或者军中有人,完全能够做个文职小校,混上几年之后,再出钱捐个名额入试广林学堂,就算得不到名额,也可在五年之后,回家,但却可在吏部备考一个从军的记录,对未来大有好处。

这其实也是吏部对兵部的一种妥协,目前官场之上满是所谓的清流,那么将官场中扶植起一批有军部背景的人,也是一种平衡手段吧。

令人奇怪的事情在于,整个大晋的官场,所流行的就是这种举荐制度,而没有正经的官身科举的方式,而真正的读书人,那些有学问的大家,也是名气大越是自命清高,长长流连于乡野之中,并不入朝做官!

这些人往往名气在外,又因为不与世俗官场打交道,世人称之为清流名士!他们往往要等待真正有资格的推荐人出现,并且通过这种举荐的方式才出山,于是朝堂之内清流名士出身的官员就自成一派了。

这些人勾朋结党,自命风流,很多人做官做的大了,自然开始采用举荐制,将乡党亲戚的子弟都搜罗过来做官!毕竟能够做官就等于晋身上流社会了!这个社会“士农工商”的整体结构阶层并没有什么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