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小院杂谈(2 / 2)

加入书签

“《小院杂谈》。”林淼开了个题,稍作思考,文字就从笔尖倾泻而出,“我出生的地方名叫天机巷,传闻曾经是古代大军驻扎时随军参谋扎营的地方,后来历经几百年的建设,最终形成了从民国时期保留至今的建筑风貌……”

专门为钱而写的东西,完全用不着考据。

所以在林淼的笔下,除了“天机巷”三个字是真的,其他全特么瞎扯。

但瞎扯有瞎扯的好,作者写着轻松,读者看着更轻松。

而林淼那扯天扯地的神功一旦放开,更是停都停不下来。

他只恨这年头没电脑,书写的速度有点赶不上,再加上偶尔的提笔忘字,还得先标注一个羞耻的拼音在上面,等待会儿写完之后,再查字典炒上去。只可惜用圆珠笔写的拼音,不能像铅笔字那样擦去痕迹,以后当作手稿交出去,不免有点丢面子。

林淼一口气写了1500来字,用去整整4页四百格纸。

等他揉着娇嫩的小手放下笔时,林国荣和江萍都回来了。

林淼从椅子上站起来,才惊觉时间居然过去了差不多2个半小时。

小小年纪,甚至竟感到了些微的腰酸。

他轻轻锤了锤腰部,林国荣已经走上楼来。

老林对林淼的“书法作品”早就惦念多时,一瞧儿子又有新作品问世,马上就拿起来细细欣赏。

然后边看边装模作样地指导道:“这句话里的这个‘一些’,是不是改成‘许多’更加合适?”

搞文字工作的人,最是受不了这种半桶水的腔调。

林淼直接怼回去道:“爸,你要么就安静点看,要么就别说话,别不懂装懂好不好?”

林国荣这下脸上挂不住了,立马回怼道:“你不也一样,连字都还认不全,还要用拼音的,你还差得远呢!”

尼玛,果然是个大漏洞,电脑使人堕落啊……

林淼懒得和林国荣争执了,一言不发地下了楼。

林国荣一看儿子被气跑,不由感到一丝失落,他拿着林淼的手稿,坐进沙发里,看着满纸功力深厚的行楷,心里颇为惆怅地喟叹儿子还没长大,自己就跟不上他了。

后悔当初没上高中啊……

林淼没老林那么多感慨,他现在满心想的都是这本书该怎么完稿。

这本书的大纲,其实已经隐隐成形了。

林淼打算把院子里能写的人、事、物全都写上一遍(www.biquwu.cn)。

巷口卖鱼的,巷尾修鞋的,东家理发的,西家裁衣的,还有院子里的老井,弄堂里的古树,隐蔽处的佛龛,最高那间楼顶养的鸽子,对门的土狗,青石铺就的羊肠小道,空中凌乱的电线,无处安放的篮筐,清晨菜市场的叫卖,隔壁家阿公收音机里传出的秦腔……

零零总总,凑够30篇,再加上今天写的序章,还有一篇对小院十年后的憧憬,满打满算应该能写够5万字。这个篇幅,出本书,刚刚好。

林淼从楼上下来,看着从门外走过的行人。

静下心来,他觉得九十年代真挺好的。

没有那么多诱惑,人们总能宁心静气地专注做一件事情。

转过头,林淼又看到门沿上父亲写的字。

天机巷,71弄7号。

用毛笔蘸着红墨水写的,隶书,笔法圆润而飘逸,比印出来的还好看。

老爸其实还是有点本事的,至少在书法这件事上,其实甩了林淼好几条街。

林淼只能用硬笔写字,而且字体也仅仅只是局限在行楷上。

但林国荣不一样,不管软的硬的,什么笔都能用,拿根树枝都能操作。字体的精通范围,更是楷、行、草、隶通吃。而且从来也没跟谁学过,纯粹就是靠天分硬上。

“厉害啊……”林淼看着老爸的字,又想起他后来的惨样,心里一软,扭头冲楼上喊道:“爸!我错了啊!我觉得你还是很牛逼的!”

楼上正发呆的林国荣闻言,不由嘴角一弯,小声道:“废话,我是你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