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中国的发明催生了文艺复兴(1 / 2)

加入书签

 华夏数千年历史,只要稍有涉猎,对其中一些人和事认识一二,很自然就能学到不少东西,所以后世有句说话,“中国人人都是政治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真的是有点道理的。

就算是古代很多朝代,虽然很多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一些天赋異稟的人,只是从一些有识之士的只言片语,甚至是一些评书人说的故事中,就能领悟不少道理,做出偌大事业。

这还要托孔子这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福,孔子一生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致力推动平民教育,只要勤奋好学,就算是子路这种莽夫起步的人,孔子也愿意教导。

就因为有孔子这个“至圣先师”开了这种口子,就算是后来程朱理学盛行的儒家,其知识分子也有一种“好为人师”的欲望,只要遇到一些聪明勤奋的人,许多知识分子都会忍不住这种为师的冲动,就算限于身份地位之类的条件,不能亲身教导,也会为其开一扇方便之门,许其窗外旁听或作书童仆役私下学习之类的。

所以,华夏自孔子之后,整个社会的知识都是慢慢向下渗透的,就算是理学盛行之时最为缓慢,但只是缓慢而已,并无停止,许多平民或许不会写字、不会读书,但是对不少问题都能头头是道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大量的谚语、歇后语就是这样产生的。

反观外国,在文艺复兴之前,平民受教育的机会可谓等于零,知识全部掌握在贵族和教会手上,平民唯一学到知识的机会,就是投身教会,但是一旦进入教会,就变成了教会人员,不再是平民了,而纯粹的平民,最好的命运就是学会一门手艺,成为一名手工业者,所以外国古代的各种行业工会才有那么大的势力,是仅次于贵族及教会之后的势力。

而外国的贵族和教会能够如此轻易垄断知识的传授,这是由于古时候的西方各国,都没有发明出造纸术和印刷术,西方各国又不产竹子,连竹简的制作也不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