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种蘑菇的雪啤(求收藏!)(1 / 2)

加入书签

 5月12日,齐政和王昱业带领并购团队到达全州。

全州是岷省东南沿海城市,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并购标的清源啤酒就位于全州,前身为全州市啤酒厂,曾经是岷省三大啤酒厂之一。

如今的清源啤酒在其他品牌的冲击下,每况日下,只能偏安于全州一隅,不复往日辉煌。

根据调查得到的资料,如今的清源啤酒厂,“清源”品牌的啤酒,还在生产。但更多的生产线在为其他啤酒品牌做罐装。

在酒店的小会议室里,齐政、王昱业、张泽宏以及法务部沈时行聚集在一起。

张泽宏介绍着清源啤酒厂的现状。

“清源啤酒拥有一家啤酒厂,三条生产线,年产能25万吨,如今只能在全州一地夹缝生存。”

“啤酒厂的股权并不复杂,经过九十年代的改制后,市政府仍然保留40%的股份,管理层合计持有剩余60%的股权。由于清源啤酒的日益衰落,导致政府是转让股份意愿最为强烈的一方,所以关键在于啤酒厂管理层的倾向。”

沈时行翻着手头上的资料,不无嘲讽地笑道:“好好的一家啤酒厂,完全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的衰败。看看,从前年以来,清源啤酒出现在公众面前更多是因为内控和产品问题。这样的管理层,再这么下去,他们手头上有再多的股份又有什么用?”

王昱业同样看着资料点点头,“如果我们拿下啤酒厂,管理层方面肯定要大换血,如今的管理层简直是不堪一用。”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清源啤酒共发生最少5次生产事故,最少3次产品事故。

如果说啤酒瓶无故爆炸、啤酒中有异物这些产品事故“不可控”,各大厂商都无法避免。那么生产安全则考验着企业的管理能力,各大啤酒厂商少有纰漏。但清源啤酒,却屡次牵动行业神经。

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啤酒行业整合从大鱼吃小鱼进化到大鱼吃大鱼。清源啤酒如果不能在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加大改进力度,绝对是死路一条。

管理的问题有王昱业把控,齐政不用担心,他直接问道:“和清源啤酒方面接触得怎么样?”

王昱业说道:“我接触了市政府和啤酒厂的管理团队。市府方面的态度积极自不必说,管理团队给我的感觉是,有一定的意向出售股份,但意向不够强烈,不少中层管理层也有疑虑。”

张泽宏补充道:“主要是百威和华闰插了一手,两家也有意借收购清源啤酒进入岷省市场。相比于这两家巨头,我们名声不显,容易吃亏。”

齐政闻言眼神一凝,“百威和华闰也加入到竞争中了?”

“对。目前主要是我们三家竞争,其中我们又处于劣势。”张泽宏答道。

齐政想了想,笑了起来,“啤酒业真的进入战国时期啊,巨头们的扩张可一点都不慢,眼看着就要将触手伸到本省了。”

“岷省好歹算是我们的半个主场,可不能丢人了。继续和市府谈,另外跟管理层适当展示一下我们的实力。别忘了,嘉谷背后有大富豪支持的。”

这话一出,其他三人都笑了起来。

会议结束,会议室很快剩下齐政一个人,他坐在会议桌后面,重点考虑的还是华闰集团的竞争。

在齐政看来,百威虽然在全球实力斐然,但目前在中国本土实力是有限的。

当然,如果百威全力竞争,就算如今的行业老大青啤也不敢说能百分百争胜。

不过很显然,主打高端路线的百威,对清源啤酒厂是不会太上心的。

它的目标实在太多,一个衰落至此的啤酒厂,能顺便拿下来当然好,不能的话也不会太执着。

但华闰雪花的战略不一样。

华闰雪花制定的并购扩张的蘑菇战略——即每收购一个企业就相当于种下了一个蘑菇,一旦该区域的蘑菇种植成功,就可以把这种经验复制到其他区域,并且实现各个区域之间的互相扶持,时机成熟后,就可以把这些蘑菇联结成片,市场份额也将随之扩大。

清源啤酒厂很显然就是其要在岷省种下的第一个蘑菇。

所以华闰雪花拿下清源啤酒的意愿反而比百威来得强烈。

其无疑是嘉谷的最大竞争对手。

说来有趣,嘉谷如今走的道路,其实与华闰雪花进入啤酒行业时的选择是一样的。

就像筹备上市的企业,总是喜欢夸大自己行业的前景和机会。比如后世IPO被否的康宁医院,就曾宣称国内每8人就有1人患有精神疾病,引发了一片嘲笑讽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