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一次喝醉:小心我对你做点什么(1 / 2)

加入书签

 半个时辰后,凤怀音抱着刚吃光的一大碗深沪水丸的碗,对着店内大喊:“老板,再来一碗!”

两个男子都跟看鬼似的看着她,没想到这女子看着瘦弱,竟如此能吃。这已经是第三碗了。

这也怪不得凤怀音,她的剑招讲究速度和巧劲,极其消耗体力。而她午饭又没怎么吃,这东西又确实美味,惹得她不住想吃。

辞忘机拦住了她:“算了师妹,你等下把人家店都吃空了。再说,看千世戏不得买点零食来吃,等下我们吃好吃的,你撑得完全吃不下只能看着我们吃,那估计就有点难受了。”

凤怀音这才打消了再吃三碗的念头,问道:“你们这里还有什么好吃的,我都想尝尝。”

许仲秋笑了笑:“千世戏快开场了,我们先进包厢,等下我会让侍从买来送到包厢去。”

凤怀音点点头,三人便去了戏园。

戏园规模宏大,里面一个巨大的舞台前有十几种不同颜色的幕布便于转场,舞台正上方还有许多可以调整角度的镜子来辅助打光。台下三圈密密麻麻都是座位,靠前的还有个小圆桌放茶点,靠在最后的则凳子都没,只能站着看。二楼一圈包厢,此时凤怀音三人正在对着舞台的那个大包厢里面。

“许公子破费了吧?”凤怀音看着这个华丽的包厢,往位子上一坐,好软!

许仲秋微笑着:“花小姐不必介怀,许家在泉州也是有头有脸的大户,我平时来看戏也都是包这间厢房。”

凤怀音偏着头露出一口银牙:“今天演出的是什么?”

“海公主。”

“海公主?”凤怀音一脸惊讶,不会是“海的女儿”吧?她往台上看去,第一层黑色幕布拉开,下一层幕布是蔚蓝色,一个上身穿着汉服披散着头发、下身带着鱼尾巴的美丽姑娘出现了,她身上系着与幕布同样颜色的绸缎,在蔚蓝的幕布前游动着。舞台上还摆放着一些石礁,挂着一些游鱼。乍一看去,仿若真的看到了置身海底世界的美丽的人鱼公主。

背景音响了起来:“从前在大海的深处,生活着一个美丽的人鱼公主,人们叫她海公主……”

确实是《海的女儿》的情节,凤怀音问:“这出戏是谁编的?”

许仲秋愣了一愣:“是昭南公主啊……”

凤怀音猛的转头看他。

“是雍亲王世子流出的故事,他称原创作者都是他姐姐昭南公主。除了这部特别火的海公主,她的灰姑娘、白雪公主、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等一系列的作品都是在整片大渊十分出名的。”

凤怀音有些恼怒地揉了一下衣袖:“阿延怎么也不跟我说一下。”她倒不是计较这些故事被宣扬出去,但原创作者不应该说成是她。不过想想反正这个世界也没有人知道那些故事,又不再言语了。

三人专注地看着戏,几个演员的表现都很出色,尤其是海公主的演员,最后她临死前开口唱了一首极为悲伤的歌,催得全场观众喉头哽咽、泪眼婆娑,而当道具泡沫飘满整个舞台的时候,还出现了王子和人类姑娘的婚礼现场,可谓是以乐景衬哀情。

辞忘机皱眉道:“你怎么写出这么悲哀的故事?”

“额,梦到的,梦里就是这样......”

“那你今天梦到了什么故事?”

凤怀音望向辞忘机,包厢里灯光晦暗,光源从外面打进来照在他宛如天神的面庞上,一瞬间美得让她心惊。

“如果有机会我再告诉你我今天梦到了什么。今天的悲伤已经够多了,咱们还是去找点乐子吧!”

许仲秋以为她是说《海公主》过于悲伤,便说:“泉州夜市也还是很繁华的,走吧,我带你们去转转。”

三人离开了戏园,由于辞忘机容颜过于出众,不少女子都偷偷打量她,还有几个女子上前问他姓名和住处,而他则耐心而有礼貌地答道:“在下忘辞,四海为家没有住处。”女子们也不恼,大部分听到他磁性十足的嗓音就红着脸跑开了,有个胆子大的还邀请他去她家歇息,辞忘机还没发话,许仲秋就想替凤怀音说话:“哪家女子邀男子去她家歇息?真不害臊,报上名来我许仲秋明日就去拜访拜访,看看是何等家教!”

一听是许仲秋,那女子吓得转头就走,凤怀音打趣道:“没想到许公子这般威名远播呢!”

辞忘机轻轻敲了敲她的头:“丫头,这么多姑娘缠着我,你都不能表现得像个吃醋的样子?哪怕假装吃醋让我开心一下也好。”

凤怀音立马来了兴趣:“哎哟我好酸呀!我简直就像喝下了一片醋的海洋,还吃掉了醋海里醋的女儿呢!”

两人都哭笑不得地看着她,感叹不愧是写出那么神奇的故事的人,脑回路就是如此清奇。

东宁商贸发达,即使已经八九点,街道上依然人来人往,路灯明亮,两边的小商铺也都灯火通明。街上充满了小吃的香气和嘈杂的叫卖声。三人发现不远处有一群人围着,走近一看,原来是有人在斗诗。

许仲秋对诗词颇有兴趣,见凤怀音也探头探脑,便朗声问:“敢问今日斗诗可有什么彩头?”

“彩头是一册《大应列县风俗志》。”里面有人答道。

凤怀音还没看过这本书,就想看一看,于是挤进人群问道:“主题是什么?”

那主持者笑道:“如今春回大地,所以今日主题是春,春风、春雨、春花都行。”

有人不满:“姑娘,你这奇装异服的打扮可不像个读书人,要是没事别碍着我们斗诗了,回家买胭脂梳妆打扮去吧!”

周围的人都哄笑起来。

凤怀音不怒不笑,清甜的声音蔓延开来:“小女子背一首五言绝句,名曰鸟鸣涧,请多指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周围一片安静,许仲秋先拍手喝到:“好!好诗!”大家都跟着鼓起掌来。

先前那人依然不服气:“你这么个小姑娘夜里敢上山?这诗肯定是剽窃之作,有本事......有本事你再做一首,我才服你。”

凤怀音走到他面前:“要是我再做一首比这首更好,你当何如?”

那人哼了一声,从袖中拿出一张图纸:“这是我从古玩街花大价钱买下来的干将莫邪制作工序,若你赢得今日头彩,我便将它赠与你。”周围人都不禁唏嘘起来。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凤怀音笑了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哼,斗诗这种事,从小到大背下无数唐诗宋词的她肯定不会输。

周围人再次喝彩起来,那人脸色变了变,抬手道:“姑娘对不住,是在下有眼无珠。这造剑秘方便赠与你吧!”

凤怀音笑嘻嘻地收下,又走到那主持身边:“书应该归我吧!”

接过那本《大应列县风俗志》,凤怀音便要走,那主持者一脸期待地喊住了她:“姑娘,可否将刚才那两首诗默给我们?”

凤怀音爽快答应下来,接过毛笔开始默。她上辈子学过几年书法,字称得上娟秀,勾撇之间挥洒自如,带着些豪气。众人对着文字再品诗境,都不住点头称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