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面临困境(2 / 2)

加入书签

刘浩南得知,杨浩的父亲老杨头,已经处理好了家中的事情,并且定好了票明天带着杨浩的媳妇刘芬一同进京了。

刘浩南心中盘算了一下,明天应该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跟着杨浩一起去接他们。

杨浩却连连推辞,说不敢劳刘浩南的大驾,而且刘浩南如果出面去接人跟他的人设不符。

刘浩南也就答应了,但一定要让老王跟着开车去接人,别让老杨头跟刘芬感觉被冷落了。

然后又拿出四万块钱,分别给杨浩和老王,让他们接到人以后先不急着回来,去各处逛一逛买些衣服。

杨浩成亲好几年了一直病着,不但尽不了丈夫的义务,连条围巾都没给媳妇买过,趁这个机会应该好好表现一下。

老王也是,离开春城十几天了,家里的老婆、女儿也要买些东西快递回去,否则后院容易起火。

杨浩还推辞了一下,而老王知道刘浩南现在不缺钱了,这是他的心意,就劝着杨浩收下了。

在得知了艾莎加入团队以后,老王带着杨浩去超市采购食材,准备一顿大餐给艾莎接风。

而刘浩南则去了书房,想找些资料。

既然他答应苏玉,要帮她稳定她在公司的地位,加入剧组,总不能做个门外汉,对剧组的事情一点儿都不了解吧?

他首先得先了解了一个剧组的构成,这时候他才知道,原来剧组中并不是导演最大。

最牛的人是制片人,这才是真正的大佬,是剧组的主宰,摄制组的最高权力者。

既有权决定聘用优秀成员,也有权开除在剧组违纪行为的成员。

从片子的形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贯穿的核心。

也有的影视公司的老板,或投资方在影视剧中署名制片人职务。

不用说,苏玉肯定是当仁不让的制片人了。

而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

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原来在刘浩南的印象中,导演是剧组中最牛的存在,要不然怎么都说潜规则的主要人物都是导演呢。

他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的了解了一下,自己能在剧组中做些什么。

最后他才明白,他想做特技演员,就归副导演甚至导演来选拔。

如果他要做跟组的保健医生,那就归制片主任管理,准确的说是归剧务负责的。

刘浩南叹了口气,他认真的了解了以后才知道,苏玉现在到底有多难。

一个剧组分为五个部门,分别是导演部门,摄影部门,美术部门,录音部门以及制片部门。

这五个部门中,导演是关键的,决定了电视剧的质量。

摄影、录音是技术部门,这俩部门如果公司没有配置,外包就行。

可美术部门就很难办,尤其是其中的道具师、跟服装设计师。

这俩部门的大佬如果不是贴心的人,想要预算超支太简单了。

尤其是苏玉一直要求的细节问题,都是这俩大佬掌握的。

也就是说这俩人如果被金海龙等人控制了,这部电视剧苏玉想不亏钱都做不到。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的职位,那就是制片主任。

如果这个位置的是懂行的自己人,还能帮苏玉把把关,避免一些浪费。

因为制片主任的职责跟能力很重要,他主要负责的就是整部影片的预算计划。

还负责整个摄制工作的进度安排,负责全组的财经管理以及全组人员的衣、食、住、行。一切对外联系。

并且随时掌管整个剧组的财务并检查开支情况,也就是说任何一笔剧组的开销,都需要制片主任签字以后才能拨款。

这个位置一般都是由制片人亲认或者是亲信来做。

按照刘浩南的判断,既然作为投资方的苏玉还兼任一个角色,那么这个制片主任就肯定是她自己来干了。

可他觉得以苏玉的经历来看,她是无法胜任这个职务的。

因为制片主任管理的事情太多了下面还要有剧务主任、剧务、场务、专职会计等小组。

别的不说,就一个剧务主任如果管理不善,就能让苏玉这个制片主任焦头烂额。

以为剧务主任领导下还有几名剧务,场务,他们还各有不同分工。

有的人负责车辆调配,有人负责食物、饮料的采购供应。

还有人负责全组人员的车、船、机票、的报销,并且开具各种证明信件等。

根据摄制组的大小不同,这些分工也因人数多少而变化,小的组一个人要同时负责几项工作。

可不是像他们中午商量的那样,找个专职的会计师来把关就行的。

这里的水深了,各种贪污、浪费都会出现在这个环节。

刘浩南扶额发愁,他跟苏玉的问题就是在于,手下没有放心可靠的人可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