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张兵诚(1)(2 / 2)

加入书签

范篱依旧客气地说:“我们今天正是为缺损的这一段手杖而来,希望老先生能明示。”

张兵诚笑着点点头,思索良久才开口:“既然现在冯藤卓拥有了这柄前行之杖,我自当将其完整交接给他。

两人洗耳恭听。

于是,张兵诚开始娓娓道来:“三十年前,有人拿这柄手杖工艺品来我工作的珠宝商店进行修复。当时,手杖断成成三截,上面的珠宝也已经完全脱落,可以说是一件坏掉的作品。通过研究,我发现这种带有明显暗示色彩的工艺品每一个关卡都与一句秘语相互关联,最后我们通过一本叫做《工艺古录》的旧书,利用‘金红美目源罗杯’的顺序,将这柄手杖工艺品修复。你们拿在手里的图纸就是当时修复用于对照的图谱。”

“您还记得当时找您修复手杖的人长什么模样吗?“范篱问。

张兵诚摇头:“他戴帽蒙面我并未纠结于他的长相。何况他并非来贩卖手杖,只是修复,我们没有理由不接。”

“后来呢?”博克明问,他知道这柄手杖绝对不是修复完就算完结那么简单。

张兵诚回忆道:“手杖的主体我们运用了一种古老的粘合技术,从中间那截缺损的残存部分的两头分别挖两个孔,从中取出残片,磨成粉。将手杖原料粉末、糯米粉、与特殊配料调和,然后烘烤,再次研磨成粉末,沾特质胶水后,可形成黏性极强的连接剂。”

范篱听明白了:“这种从原料里取粘合成分的方式不会影响外观,也不容易发现,而且取材自手柄自身,它的粘附性会比其它粘合剂来的更贴切。”

“是的。所以,第一截和第二截很快就粘合完成了。但是,这个最下方的底部分,却无论如何也黏不上。”张兵诚说到这里,有点无奈地摇头:“第三截的手柄无论如何粘附,始终很松动,不牢固。

“现在手杖的底部非常粗糙,按理说为了粘合,你们会想办法让底部变得平滑以便粘合。你们对手杖底部做了什么处理,才避免了磨损?”博克明突然说。

“你观察得很仔细,之所以底部会如此粗糙,是为了增加两截残存部分的摩擦力和配合度,以便更好契合。”张兵诚说:“当时为了使这一段特殊的部分粘合,也为了加固,最后,我们选择在其中隐藏了三根极细的双头钉,以保证手杖既能牢固粘合,又不影响整体美观。”

“有多牢固?”博克明问。

“除非是硬生生掰下来,或者狠狠砸在地上,否则,很难分开。”张兵诚说。

“有人故意藏起了手杖的底部。”博克明看着张兵诚:“你觉得会是谁?”

张兵诚无奈说:“修复完毕手杖,那个蒙面人就取走了它,从此没有再碰过面。我也是前些日子听章薯提起,才想起这件事。他提到了很多人在争夺手杖的事,我不想参与其中,所以才躲到了s城朋友家。这不,还是被你们找到了。”

博克明说:“按你说法,只是三十年前与手杖有过一面之缘,今天如果想找这最后一截手杖,岂不难上加难。”

张兵诚想了会才说:“你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它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有思想的艺术品,今天的样子对他而言会有何感想。”

博克明和范篱沉默下来,思考着对方的话。

不一会,范篱嘴角提起笑意:“艺术品也好,艺术家也好,自然是希望一件作品是完整无残缺的。现在手杖少了的那一截,无论是收藏的、制作的、艺术品本身都会去寻求那部分残存。”

张兵诚点点头:“所以,不用怀疑它会不会出现,它的出现在‘金红美目源罗杯’的时候就已经在那里了。”

博克明似乎也明白了,冷冷直接问:“你是说只要找到与之关联的东西,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残存的手杖。那三根双头钉有什么名目?”

“呵呵,”张兵诚尴尬一笑,有点未料到博克明的领悟力,他指指他们手里的图纸:“这三根极细的双头钉叫做‘指明针’,来自于一位叫陈向风的工艺大师之手。”

“指有明确目的的针。”范篱默默地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