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不惧(Part 1)(2 / 2)

加入书签

曲速状态立即停止,舰桥外的星空从扭曲恢复到了原本的样子。

“米哈伊尔,设定航线,同步我们的运动轨迹与联盟滑流通道的参数标准相一致,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返回滑流通道出口,准备欢迎甘古特号的回归。”

“是的,舰长。”米哈伊尔在操作台上迅速点击,半分钟后,他完成了规划。“路线规划完毕,我们可以立即返航。”

“舵手,调整航线。”谢萱抬起头,望着远处的美丽繁星。

“出发。”

联邦星舰波尔塔瓦号,紧急量子通讯线系统所在地兼天体物理实验室。

“状态如何?”洛巴罗夫斯基舰长站在一旁,督促着忙碌的科研官。

“我们的联系仍然保持着稳定。”科研官回答:“不过,紧急量子通讯系统已经开启了十三个小时,我觉得我们最好将其关闭一段时间,以免发生系统错误。”

“最好不要。”洛巴罗夫斯基摇摇头:“我们好不容易才联系上我们的姊妹舰,不应该轻易放弃这样的机会与拯救他人的责任。保持联络,我们会为你提供足够的能量。”他转过身,正要走出科研室,随后止步,再次转身:“我们的旗舰靖远号正在赶来,我们必须确保通讯的畅通,绝不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联络的中断。”

走出舰长室,洛巴罗夫斯基松了一口气,几个星期来的工作终于得到了突破。随着星际联盟的科考舰,他们曾经运用了联盟最庞大的通讯这列尝试加大通讯场的亚空间能量,但依旧是收效甚微。后来,他们放弃了直接进行的搜寻,转为每三个小时发送一次通讯信息,防止由于通讯阵列的过热导致的系统故障。终于,一个月后,首次的呼叫得到了回应,甘古特号的行踪终于得到了解释。当两名舰长进行第一次跨越星系的通讯时,波尔塔瓦号星舰上的全部成员不尽欢呼起来。现在,频频地报告与通讯成为了常态,大概还需要三十九个小时,他们就能够抵达目的地。

不得不说,自从来到了仙女星系的这一星区,得到了甘古特号失踪的讯息后,可以说,一个月中,自己的星舰无所不用其极,站在舰长室的镜子前,洛巴罗夫斯基发现,自己的鬓角已经多了许多白发。探索的夜间,每当出现一个突发的紧急情况的时候,最先冲出舰长室,胡乱披上制服前往科研站的,便是他自己。几百万光年的距离,联邦的人,联邦的物,永远都存在于自己的心中。没有办法,他们只能每日陷入埋头苦干之中。不错,甘古特级星舰在某些程度上,并不算是联邦最尖端的探索船,但作为舰长,他永远都相信,星舰的能力是无穷的,只要能够得到妥善的调度。他没能参与到其他星舰参与的各种各样的外交活动之中,但忙于如此有意义的行动中,所有的船员都理解自己任务的重要性。他们投入了自己最大的精力,希望能够尽早与自己的同志们团聚真的说起来,甘古特号和波尔塔瓦号两艘星舰是第一批投产的甘古特级星舰,因而舰船上安排的军官大都是来自星舰学院同一年级的同学。洛巴罗夫斯基舰长与甘古特号的马拉洛夫舰长也正是这机缘巧合队伍中的一员。两人在同一所星舰学院学习,当年分别以第五名和第六名的优异成绩以及培训舰长的大力推荐,最终成功坐上了这两艘姊妹舰的舰桥中央。回忆当年,星舰学院的崭新课本,折了角的古典书籍,呲呲啦啦的无线电音乐……一切美好的会议,他都历历在目。

站起身,他开启大门,走进了舰桥。相对靖远号而言,波尔塔瓦号星舰的舰桥偏小,无法容纳过多的军官,而且由于灯光照明的能量供应并没有那么充足,因此其色调亮度相对较暗。左手边的大屏幕上,显示着的,是从碟部上端采集装置进行采样而三维合成的外部环境的全息影像。与靖远号也不同的是,甘古特级星舰由于是在战争时期设计建造,因而没有胆量建造这样“奔放”的玻璃窗舰桥,而是采取了更为传统的显示投影,只是为了优化船员体验,因此成像的同时,可以让船员们看见碟部以上舰体的高清纹路,使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星舰的最上端驾驶星舰,而不是在幽深的舰体内部(这是他们实际上所在的位置)。

透过大屏幕构建的玻璃窗,远处闪动着明亮光斑的滑流通道出口清晰可见。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星际联盟对这个滑流通道的出口进行的认真仔细的研究,但仍然对滑流通道的形成理论赶到疑惑。事实上,即使是谢萱这样的高级军官,也对滑流通道的原理仅仅是一知半解。他们不是联邦科学院与瓦肯科学院的那一群职业科学家,况且,这些讯息即便到了滑流通道得到一定程度运用的现在,仍然属于星际联邦的绝对机密,即使了解,也不能向他人传授。当然,作为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组织,星际联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量子滑流的使用与构建,不过,对于这样持久而又没有任何能源设施维持的超远距离大型通道,他们还是对联邦表达了相应的疑虑。毕竟,这个滑流通道的位置距离联盟的数个殖民地只有不到五光年,一旦发生什么不可挽回的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如此,在星际联盟与星际联邦的交涉过程中,联邦官方明确表态,宣称由于技术原因,他们不可能关闭滑流通道,除非遭遇到紧急意外情况的发生。因为,这一次,他们能够开启前往此处的通道,但下一次,没有人知道,暗物质的扰动以及各种宇宙异象的出现是否会导致滑流通道出口的偏移。毕竟,这项技术仍旧不成熟,他们无法控制滑流通道的开启与闭合,但是能够通过缓慢注入能量的方式,维持通道的稳定。只不过,十年,又有谁会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