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竹堑【三更!】(2 / 2)
至于稻米产量若是打理的好,风调雨顺,无甚大灾,早稻约莫每亩能产一石余,晚稻每亩能产近三石。
这是小老儿垦了十几年的熟田才有的产量,若是初辟之田未必能有此产量。”
朱琳泽一面听一面拿笔记下,旋即问道:“竹堑有何大灾?”
“若是论灾害可就多了,大陆有的灾害竹堑也有,大陆没有的灾害,竹堑也有。竹堑风甚大,水稻将熟之时,小老儿最怕的便是这大风,一阵大风刮来,这一年便白干了,说到底还是看老天脸色吃饭。”
朱琳泽暗暗记下,又询问了张平一些关于当地土著的问题,张平告诉朱琳泽竹堑附近的土番有两种。
一种生活在平原地区,他们习惯称之为平埔熟番,既耕作也捕鱼打猎,比较好相处,也经常过来和他们贸易。而另外一种则是生活在山林里,以打猎为生的生番,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甚为凶悍,当地汉民也比较少和他们打交道,因此张平也对生番不甚了解。
“此地果然土壤肥沃,如此算来,两季稻能有四石的产量,南京上田的产量也不过三石。”这个产量让陆闻达有些兴奋。
“前提是要风调雨顺,无灾无害,近年灾害频繁,有哪一年是不遭灾?”朱琳泽没有陆闻达这么乐观,“况且这是人家打理了十几年的熟水田才有的产量,人家在福建可就是种水稻的,这些流民以中州为多,会种水稻者寥寥。”
北方流民缺乏种植水稻的经验,这是朱琳泽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那些湖广的流民倒是会种稻,不过湖广流民人数毕竟只是少数。
朱琳泽在考虑要不要直接花钱花粮食雇佣这些竹堑的汉民教授他的流民种植水稻。
还有稻种,他带来的稻种也未必适用,他让陆闻达带些稻种样品去问问张平能不能种的。要是不能种,就拿从南京和崇明带来的稻谷和当地汉民换稻种。
现在是六月初,赶一点抢时令还能种上一波晚稻。
交代完,朱琳泽带上几个亲卫出去勘探地形,以选择筑城的地址和港口的位置。
港口的选址倒是不难选,竹堑河口处就有一处旧港,不过只能停泊一些小船,他船队中的小沙船勉强也能停进来。
只是由于来这里商船并不多,且疏于管理,与其说是一个港口,倒不如说是一个破旧的小码头,冷冷清清的,除了他自己船队的船就再没看到其他的船只经过逗留。
不过有原来的底子在,重新扩建起来也省事不少。朱琳泽还打算建造船厂,大船目前他是没办法造,但是可以从小船造起,慢慢积累造船经验。
至于造船的原料,木材可以在台湾就地取材,麻也可以就地种植,但是帆布和铁料等物资台湾不能自产只能从大陆进口了。
十几个亲卫走在朱琳泽面前用柴刀给朱琳泽开辟出一条道路,以方便朱琳泽在野草丛生的荒野之地行走。
台湾的河流大都很短,水流比较湍急,竹堑附近主要的河流就两条,一条是南部的头前溪,一条北部的凤山溪。这两条河流都非常短,稍微长的头前溪也不过一百多里长。
天色已晚附近没有找到比较高的坡地可以俯瞰观察,朱琳泽遂决定先回营休息,明天再来继续查看附近的地形地貌,选择筑城地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