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匈奴不灭,我等无葬身地矣(2 / 2)

加入书签

上百匹战马的尸体严重阻碍了匈奴骑兵的冲击势头,使其阵型略显凌乱,速度大减。</p>

三发齐射过后,弩手从甬道中间退回阵后。</p>

数千只雪亮的长矛被架起如林,方阵之前尽是森寒的利刃。</p>

事实证明,只要步卒训练有素,列成钢铁方阵沉着防御,铁骑绝对打不出摧枯拉朽的战绩。</p>

这时候就是一个勇敢者游戏。</p>

数十个巍巍方阵,上千人排列成一线,阵线长达近十里,哪怕是最前排的士卒,绝大部分亦没有迎接铁蹄践踏的机会。</p>

匈奴主将亦并非痴愚,不会将近万铁骑排列成一条直线,去直接硬撞这钢墙铁壁。那只会导致所有骑兵都死在密集的矛林之下。</p>

因而匈奴骑兵列成了一个锥阵,试图将骑兵的冲击力发挥到极致,通过连绵不绝的冲击,彻底击溃一个方阵,进而倚靠骑兵的速度优势在一个方向上形成人多打人少的局部优势。</p>

数千铁骑冲击,每次只需要面对正前方的步兵方阵。而步兵人数虽多,但大部分方阵都只能列阵在其他方向被动防御。</p>

只有面对彻底的乌合之众,骑兵才会排成线阵全力踏破,一击使敌军全军崩溃。</p>

随着匈奴铁骑狂猛的撞击,双方将士顿时死伤无数。</p>

密集的长矛被折断,十余名重甲士卒被撞飞,十余人被战马踏碎。</p>

但剽悍勇毅的钢铁方阵依旧军容严整,寸步未退。匈奴人期望的崩溃并没有发生。</p>

反倒是无数长矛攒刺如林,失去冲击速度的匈奴骑兵腾挪不便,被刺死数十人。</p>

此时后方军阵中箭雨雷发,密密麻麻的箭雨逆势而上,来不及腾挪的骑兵被陆续射杀上百人。</p>

若是羌人,面对这种局面,就已经军心崩溃了,接下来诸夏大军只需派出铁骑冲击,一战能斩首数千级。段颎最出名一战,无论形势、流程还是结果都是如此。</p>

大唐历史上每每以万余精锐大军便能击破数万胡骑,形势亦大抵相同。</p>

胡虏全靠一腔勇气厮杀,不能正面冲溃敌阵,就争相溃逃,以免被射杀于阵前。</p>

但南匈奴毕竟久居华夏,族中精英学习了大量的诸夏军事经验,兵法计谋。其中佼佼者如提於夫罗之孙刘渊兼知文武,雄图内卷,彻底割据了并州,建立汉赵政权。</p>

汉室又屡征南匈奴兵参与战事,平定叛乱。</p>

此时的匈奴士卒久习诸夏军事经验,已不再是一支纯粹的蛮夷胡骑。</p>

因而这只铁骑在冲击失败后并未立即后退产生碰撞,引发崩溃。而是急速向左右两翼脱离,且退且射,试图躲回步卒方阵之后重整阵型。</p>

在后方观战的段文咬牙切齿,说道:“匈奴不灭,吾诸夏无葬身之地矣!”</p>

高顺面色凝重的点头,仅观匈奴如今表现,已明显具有诸夏大军的作战风格。</p>

败而不溃,在大军阵后重整阵型,再重回战场。通过一次次的出击,坚韧不拔的毅力,彻底击溃敌军。</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