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牧民并州(2 / 2)

加入书签

“诺!”</p>

之所以张瑞可以召集各部大人前往长安议事,是因为雁门郡的互市极大安稳了并州境内的胡虏,使彼辈宁肯互相厮杀,也不愿与征西将军府为敌,以免破坏互市。</p>

游牧民族入侵,看似是一个军事问题,其本质却是经济问题。</p>

游牧的生产方式,生产力远比农耕落后,这就注定了其在抵抗天灾方面,比小农经济还要脆弱。</p>

稍有波动,就导致游牧经济崩溃,牧民们活不下去,不得不南下劫掠。</p>

互市的存在,可以使牧民们无需抢劫就能获得活下去的物资。</p>

游牧民族譬如婴儿,互市则类似哺乳。绝其哺乳,则立可饿杀。</p>

所以当有互市时,即便发生天灾,游牧民族也多选择忍耐,而不挑起战争。</p>

这形势,乍一看互市似乎是在为游牧民族输血,但其实只是拉高了游牧民族的下限,减少了游牧民族在天灾中的死亡人数而已。</p>

若是没有互市,游牧民族虽然在天灾中损失惨重,但天灾过后,人口很快就会恢复,还是会继续南下劫掠。</p>

中原王朝一存在就是两三百年,会历经游牧民族多次周期性的破产,必然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游牧入侵。不是只靠断绝互市,就能彻底削弱北方游牧部落。</p>

所以张瑞选择了开互市,而且是在羊毛贸易兴起以后开互市。</p>

通过互市中的羊毛贸易,引导游牧民族逐渐放弃养马、养牛,专心养羊。这样即便将来发生天灾,一群牧羊的牧民也没有战马可以南下。</p>

为此,张瑞不惜在日后下令,限制草原各部牧马数量,逾制者,各部共击之,均分其牧场。</p>

征西将军府掌握着并州各部胡虏的哺乳命脉,游牧民族各部也就不得不听从征西将军府调度。</p>

针对这些臣服的部落,张瑞说道:“工信司对参与互市之汉民行商有所规范。孤欲对胡虏部落亦有所规范。居于塞内者,占尽精华之地,免受风寒之苦,沐浴天恩雨露。不可再参与互市,与塞外部落争利。”</p>

审配颔首附议,说道:“诚然如此。塞内胡虏,居我精华之地,享我大军庇护,无风雪之灾,无刀兵之忧。必须缴纳重赋,凡一岁以上牧民,每岁皆需缴纳一百二十钱为算赋。逢秋,则每人缴纳两百钱,为牧税。逢冬,每户出一丁,参与徭役,修建长城。”</p>

后世对历史的总结:“汉之天下失于贵戚,唐之天下失于宦官,宋之天下则弊于吏奸。”</p>

</p>

所有人都清楚大汉的横征暴敛问题十分严重,百姓饿殍遍野,流亡他乡。但横征暴敛却不被认为是大汉灭亡的主要原因。</p>

是因为大汉百姓面对横征暴敛可以流往他处,可以托庇于豪强世家。</p>

审配的建议,看起来不利于长治久安,其实是绝户之策。</p>

根本目的是逼迫游牧民族牧民流往塞外。进一步迫使各部酋长主动请求,迁往塞外居住。</p>

逐利天性是不分民族的,塞外虽然苦寒,但若塞内更加艰辛,众人还是会选择往塞外定居。</p>

至于有激进的部族举兵叛乱,在塞内很难掀起什么风浪来,结果将会是征西将军府铁骑趁机将该部落彻底斩尽杀绝。</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