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2 / 2)

加入书签

对于英王知道自己在京城厮混之时,结交了不少京城各衙门中的微末小吏情况。贾权并没有感觉到意外,表现的也很平静。自己在与英王第一长谈的时候,就已经泄露出自己有些独特的消息来源。也隐约的透露出一些。

只是英王在说出来的时候,还给自己留了些面子。什么低级官员,自己的那些朋友大部分只能算的上小吏而已。别说高官,就是七、八品的都少。

“尽力而为吧。山雨欲来风满楼,该来的总是要来。先生那几个朋友还是要交下去,有合适的不妨拉拢几个。有品级的想想办法,向上推一下。咱们不能总依靠永王。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权利,但是消息却是极为灵通。先生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去账房支取。”对于贾权的回答,黄琼淡淡的一笑,转过头不在说什么了。

黄琼的预料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离现实却也没有太远。皇帝借此事虽然在朝中大动干戈,将朝中各派系弄的七零八落,对于英王被刺一事,却是有些雷声大雨点小。只是下令刑部严查之后,便没有了下文。皇帝摆明了不想将此事闹的轰轰烈烈,下边的人自然要体会圣意,这件轰天大案明显有不了了之的意思。至少在表面上看是如此。

只是皇帝的借题发挥,大批朝臣致仕的致仕、罢免的罢免、贬官的贬官、让苦心经营多年,才勉强在朝中建立自己势力太子和诸王的努力全都成了泡影。除了当事人之外,其余遭受无妄之灾的诸王简直恨的咬牙切齿。

虽然在皇帝的高压之下,此事没有人敢在台面上公开讨谈论。但是私下,英王遇刺一事却是弄的整个京城人心浮动。被牵连的几位亲王也只能在私下一边猜测是自己的那位兄弟如此胆大包天,一边破口大骂。

在得知自己在朝中被就为数不多的心腹这次被几乎全部清出中枢之后,从宫中返回别院的太子的脸色就没有晴过。作为当朝太子,对皇帝的性格极为了解的太子,知道事情不会象表面上这么简单。

老爷子明面上看是不希望将此事扩大,也没有给刑部和京兆府太多的压力。但是太子却知道,堂堂一位亲王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京城近郊遇刺,老爷子能善罢甘休才怪。更何况此事涉及到老爷子的贴身御林军之一的控鹤军。

太子知道老爷子现在之所以低调,只是不想将此案弄的天下皆知。私下不查一个底朝天才怪。老爷子手中除了刑部等一些公开的机构之外,另有密探,这太子知道。

干掉英王这个自己心中的贱种,眼中钉,太子没有半分意见。反正自己已经下了格杀令,只是还没有找到机会下手而已。有人出手,给自己出气,他高兴还来不及。但是结果若是牵扯到自己,那就不是太子能够接受的了。

此次朝中心腹悉数被调离,几乎被一网打尽,让这位太子爷很不满意。尤其是那些拿了他大笔银子的朝臣被撤职外放,让太子不仅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之前拉拢朝臣的的努力更是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直到此时,他也这才明白那位幕后主使者的真正目的。人家的只是用刺杀英王做一个引子,实际的目的是自己。变着方的削弱自己在朝中的话语权,和支持者。想明白事情来龙去脉的太子,心情也从刚听说有人代自己出手时候,等着看热闹的心态转变成现在的异常愤怒。

更何况太子有一种极为不好的预感,这个幕后主使人正试图将这勺子祸水往自己脑袋上转移。若是老爷子真的下决心查到底,自己手下的那些杀手恐怕不见得的瞒下去。

若是这些杀手被查出来,那么等待自己除了被废之外,不会有其他的结果。自己有其他小动作,老爷子不会太介意。但若是自己手中有大批杀手的事情曝光,恐怕老爷子第一个就不会轻饶了自己。

看着太子阴晴不定的脸色,几位心腹被吓的大气都不敢出。良久太子才冷冷的,咬牙切齿的道:“查,不惜代价一定要查出这个下手的人究竟是谁?居然想栽赃栽到孤的头上来。”

太子在说出这两句话的时候,面色狰狞的吓人。早就没有当初在刚得知英王在京城近郊遇袭,其随行的一个姬妾被杀,英王重伤昏迷不醒时候的兴高采烈。当时若不是估计到皇后病重,这位还以为有人出手替自己除去眼中钉的太子爷,几乎要大势庆贺一番。

几个被太子面目表情吓到的心腹听完他的吩咐之后相视苦笑良久,才有一个胆子稍微大一些,也是跟随这位太子爷时间最长的一人的上前道:“殿下,我们几个人就现在朝中的形式合计了一下,我等认为您现在最需要,也最应该做的就是忍耐。”

“如今皇上借题发挥,对整个朝局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清洗。受损失的不仅仅是您一个。诸王的损失,尤其是韩、陈二王的损失比您还要大的多。京兆府的那位同知,您花了极大的心血也没有能将他调离。这次他被下了刑部的大狱,恐怕韩王哭的心都有了。”

“此次英王遇刺,虽然不是我们下的手,但是皇上未必没有怀疑到您。这个幕后主使者几乎把所有年长一些的皇子都算计进去了。皇上如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想将此事大势张扬,但是实际上我们谁也猜不出皇上内心的真实想法。”

“殿下,英王出事之后,韩、陈二王包括蜀王在内都派人前去探视,并留下了大笔的银子。蜀王的心思,我等没有琢磨出来。但是韩、陈二王此举不外是向英王,归根结底是向皇上示意,这件事情与他们无关。否则这二位哪里管英王死活。”

“如今几乎满朝都知道,与英王有矛盾的只有您以及韩、陈二王。而其中您与英王的矛盾最大。张迁的事情,您与英王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死结。这个结很难打的开。此人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对英王下手。试图用这件事情,将您拉下马来。”

“而且皇上也很清楚,能在京城近郊有能力做出如此大动作的,就只有您与诸皇子。英王出事,皇上不怀疑到您的头上都不可能。所以您现在宜静不宜动,最好什么都不要做,专心的在宫中伺疾。否则反到会适得其反。”

“按照你们的意思,难道这口气就要孤硬生生的忍下去?”听到几个心腹谋士之言,太子语气相当的不悦道。

“殿下,您不仅要忍下这口气。而且安排在英王府附近的那些人还要尽快的撤回来,原来的计划也要尽快的终止。那些杀手也尽快的调离京城。现在是非常时刻,您一定要多加小心,绝对不能给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留下任何口实。”

见到太子犹自忿忿不平,一个谋士连忙上前道:“殿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能保住您的储君之位,只要您能顺利登上大宝,到时候那几个人的命运,还不都是攥在您的手里吗?”

“况且殿下,我总感觉这个人对咱们的举动了如指掌。您这边刚准备格杀英王,他那边就下手。明摆着是想将此事嫁祸到您的头上,您这么私下一查,弄不好反到是弄巧成拙。您现在千万不要轻举妄动,最好这里以后也少来。恐怕这里现在对那个幕后主使者已经不在是秘密了?”

太子听完这些话,沉默了下来。他虽然对几个谋士认为自己私下去查那个幕后主使者会牵连到自身的话不以为然。但是这个谋士最后的一句,那个主使对自己的举动了如指掌,却不禁心里一动。<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