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2 / 2)

加入书签

“好,有于大人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刚刚本王还真有些担心于大人舍不得心腹爱将,不忍忍痛割爱。”听到于指挥使肯定的回答,黄琼笑笑点了点头。对于于指挥使的这个答复他还是很满意的。

将这两事定下来之后,黄琼才对着面前三人道:“三位大人这茶也品的差不多了,本王找苏长史、司马同知过来的真正原因也可以说了。刚刚于指挥使向本王请示俘获的这些叛军如如何处理,本王还没有回复他。此事重大,本王虽然是亲王却也不敢擅专,所以将苏长史与同知大人请来议一议,拿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处置这些叛军。”

说到这里,黄琼将目光转向苏长史与那位听到刚刚黄琼安排郑州、虎牢关诸事时一直发呆的虎牢关都统同知道:“这些叛军大部分都是被叛军裹挟或是威逼而来百姓,你们二人都算得上是文官,民事一事你们比较擅长,你们看看怎么处置为好?司马同知,你在虎牢关是兼理民事的同知,你先说。”

“啊?”听到赵无妨升官之后,正盘算着英王答应自己此事过了外放自己做知州一事是否也要兑现,却没有想到英王到自己这里会转了这么大的一个弯,对于自己的事情压根就没有提,明显一直走神中的这位司马同知听到黄琼点自己的名,不由的一呆。好大一会才道:“王爷是钦命权知郑州处置使,这个处置叛军之事自然由王爷做主便是。且王爷自抵达虎牢关之后,所有决策无不英明神武,我等无不心悦诚服。所以,这个此事还是请王爷决定便是,下官一定唯王爷马首是瞻。”

“屁话。本王还没有说出处置办法,你心悦诚服什么。要是事事都要本王拿主意,本王还找你来商议什么?直接对你下令不就完了。本王唤你来,是要你拿出一个条陈来,不是来让你拍马屁的。”明显这位司马同知马屁拍的不是时候,让黄琼很不高兴。

“这个,这个。王爷,这虎牢关中储粮虽多,但关中原有数千居民,以及关内原有驻军和抵达的骁骑营这数万大军,若是在加上这万余被俘的叛军,也支撑不了多少时日。以微臣之见,这些叛军士兵不如就地遣散为好。反正这些叛军士兵都像王爷所说,大多是被叛军强征来或是裹挟来的,打发回家便是了。”见到黄琼有些发怒,吓了一跳的这位司马同知连忙搜肠刮肚,犹豫了好大一会才提出自己的意见。

“怎么就地遣散?你就不担心这些人就这么被遣散之后,生活无依上山为匪?或是聚众闹事?如今寒冬将至,你就地将这些人遣散,这些人衣食无着,你就能保证这些人不上山为匪?”

“你有没有想过一旦这些人上山为匪,将会带来多大的危害。这些人就算都是被抓来的农夫或是流民,但至少也受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更是接触过战火。这些人一旦上山为匪,朝廷需要花多大的精力才能剿灭?这其中又要耗费多少钱粮才够?”

“就算这些人不上山为匪,若是因为衣食无着聚众闹事,同样会带来多大的危害?河南路是京畿重地,若是河南路有事,势必将天下震动。到时候你又将如何自处?你脑袋里整日都想些什么?难道整日里想的就是怎么去迎合上官?好升官发财?混账之极。”本来黄琼还想压制住怒火,却是到底还是没有压制住。

黄琼这几声怒喝,将司马同知吓的连忙跪倒在地,不住叩头道:“王爷,小臣是混账。考虑事情不周,请王爷恕罪。小臣这个同知虽然一直署理虎牢关民政,可您也看到这虎牢关的居民实在称不上多,连一三等小县都赶不上,关内居民除了少量的行脚商人之外,大多都是妓院、赌坊或是一些专门为驻军所开的产业之人。小臣每天与其说是兼署民政,更不如说是处理那些军士赌钱输了闹事或是依仗武力白**女一类的事。至于其他的实在不值一提。所以小臣对民事并不通晓。”

“小臣并非进士及第授官,而是恩萌出身。小臣原来一直在工部任职,后来因为小臣这样的出身在六部很难出头,外放地方,穷地小臣又吃不了那个苦。富裕的地方大多又有分封的宗室,家父怕小臣有时糊涂劲头上来得罪宗室,所以才挖空心思让小臣转了一个武职,谋了这么一个也算得上肥缺的地方。反正我们这种恩萌官员,很少有能做到四品以上的,大多数都是在四品也就到头了。外放到一个相对肥缺又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呆上几年,在想办法转调回京,找一闲职消消停停的等致仕。”

“按照惯例,象虎牢关这样的单纯驻军的军事要地,都统同知一般兼署当地民政。小臣从未在地方任职,这里的百姓又少,除了向来往商人收收税之外,就是处理之前小臣说过的那些事,民政几乎没有。所以小臣考虑事情有些片面,还请王爷恕罪。”

听到他的话,黄琼只能苦笑摇头。真是知子莫若父,这个家伙的老子给他安排的途径倒是相当的适合他。虎牢关都统同知除了管理虎牢关驻军粮饷之外,还兼署民政。

本地居民虽然不多,而且随着漕运的日益发展,作为交通要道虎牢关的地位虽然也有所下降,来往客商远不如其他历朝。但还是东南各路从陆路进京的主要通道,每日里来往的商贾数量也算不少。单单过路商贾身上,每年这税收一年的进项就不少。

这个职务虽说不显眼,但油水却是着实不少。在这里坐上一两任,估计这进项也够他相对宽松的过完下半辈子了。这个人能劳他老子如此苦心安排,想来也不是什么成器的家伙。见这个家伙实在说不出什么,黄琼也只能抬抬手道:“你起来吧。”

听到黄琼这话,一直跪在地上,浑身上下已经被吓出的冷汗湿透的司马同知才如蒙大赦般的起来。他知道若是自己真的惹恼了眼前这个年轻的王爷,恐怕为了筹划了一切的父亲也保不住自己。

自己虽然性命无忧,但最轻也是弄一个降级的下场,若是重一些,削职为民都有可能。所以他虽然听命的站起来,却一直在小心观察着黄琼的脸色。直到看到黄琼的面色放缓,心中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见到英王被这个家伙气得不轻,苏长史连忙接过话题道:“王爷,此事说小,固然不小。但若说大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叛军俘虏人数虽然不少,却也不是什么大数目。”

“下官听说虎牢关数日激战,守军伤亡不小。王爷可以从叛军中择其精壮补充进虎牢关守军中。至于剩余的,下官以为我军既然在叛军中收缴不少银钱,可以发些银两让他们有路费回乡之后,在遣散便是了。”

听到苏长史的提议黄琼点点头道:“还是苏大人有见解。”说罢转过头对着那位司马同知道:“你给本王学着点。若是今后在犯糊涂,别怪本王不留情面。”

说罢不在搭理连连点头的这位司马长史,而是转过头对着苏长史道:“苏大人能否说的详细一些。现在于指挥使也在,正好共同商讨一下。”

听到黄琼的话,苏长史略微沉思了一下道:“王爷,依微臣之见,这些留不得,更杀不得。留,我们根本无力安置。都招进军营,更是不行。我朝定制,每年招兵数量与遣散数量都是由兵部决定,其他人无权干涉。若是都留下,一个擅自招兵的罪名就够王爷受的。”

“而且我军马上就要进军郑州,带着这些人行军,就算下官不知兵事,可也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留在虎牢关,我军又无法安排充足的人手看管。所以遣散是必须的,这一点司马同知没有说错,只不过他没有考虑到该如何遣散而已。”

“在下官看来,这些人参加叛军除了极少数一心谋求富贵不择手段的亡命之徒外,其余的大部分人只不过是想混碗饭吃而已。或是干脆就是被叛军抓来的。”

“下官刚刚在外边曾经与这些叛军士兵稍微谈了谈,了解到他们大部分都是郑州百姓,或是干脆就是韩王府的佃户。只有部分人是山西或是河北两路的流民。所以微臣建议将少数的山西与河北的流民招进军中,以免这些人出什么乱子,至于其余的人发放路费就地遣散。”

听完苏长史的建议,黄琼点了点头,语气赞许的道:“苏长史这才叫老成谋国。苏长史的观点虽然与本王原来的想法略微有些出入,但也相差不远亦。”说罢黄琼转过头对于指挥使道:“于大人意下如何?”

“王爷,对于苏长史的提议,下官并无异议。只是招兵一事还需要慎重。我朝历来每年招兵人数与配置都是由兵部统一部署,若是我们私下招兵,恐生非议。”听到英王征求自己的意见,于指挥使略微一沉思道。

黄琼听到于指挥使的话之后,点了点头道:“本王担心的也是这点。不过本王认为苏长史即将上任郑州知府,而郑州下属各州县的团练大多也卷入此次叛乱。这样这些半兵半民的团练事后必须遣散。依本王所见,将这些人改为郑州团练如何?团练是各州县自己的卫军,虽说人数由朝廷统一定制,但却是由地方自行招募。将这些人改为团练即可以暂时安抚住他们,也可以更换掉那些不太可靠的地方州县团练。”

说罢,黄琼看了看听完自己话之后,陷入沉思中的苏于二人,笑道:“本王也知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于郑州地方团练来说更是换汤不换药。但现在也只能暂时这么处理、至于其他的事情,只能等事态完全平息之后,在徐徐解决。”<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