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咱们谈谈条件(2 / 2)

加入书签

大家立刻小鸡琢米一般的点头同意。</p>

耿如起就小心的替忐忑不安的同僚属下询问:“那这个案子就这么解啦?”</p>

赵兴却不回答这事,突然话锋一转:“岳和声死罪已定,但延绥巡抚一职却不能空缺。”</p>

看到那些突然间眼睛亮起来的一群人,赵兴心中冷笑:”记吃不记打的贪婪混蛋。”接着道:“这个职务,直接管辖榆林沿边的军事后勤供应。而本次本钦差来呢,就是为这事来的,而平息边军,让他们不至于为乱边地,让鞑子乘虚而入,更能让他们继续为国戍边,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发给他们钱粮。”然后看了眼愤愤不平的诸位官员,加了一句:“皇上临来嘱咐本官,都是大明将士,都是大明子民,用抚不用剿,尤其西北乱局以生,需要这些将士为国效力啊。”</p>

皇上都定了调子,这群官员即便恨王尽忠入骨,但也只能连连盛赞皇上圣明仁德。</p>

“所以呢,我需要一个能干的人代理这延绥巡抚,配合本钦差解决这件事情。而本官看呢,三边都粮参政洪承畴卓越能干,可当此任。诸位以为如何?”</p>

他的话一出,当下这群人算是明白了,感情这家伙是在用洪承畴坐上这个位置,在和自己做条件啊,怪不得洪承畴忙前忙后的,原来他们早就串通好啦。</p>

但这个位置实在是太让人眼热了,怎么舍得交给外人?</p>

赵兴不等大家辩驳,拿起了那叠赵梓刚刚写好的弹劾奏折,掂着道:“若是诸位能和在下一起为国举贤呢,本钦差就立刻结了岳和声案子,去边地。但如果延绥没有能够配合我举荐的能臣,这个,那个——”</p>

陕西巡抚胡廷宴毫不犹豫的站起来:“洪大人在江南,在西北屡见大功,尤其在三边总督衙门,对钱粮调度更是颇有建树。这次为钦差大人做后援,下官看正合适。本官不才,当附钦差大人尾翼,具名举荐洪承畴大人为延绥继任巡抚。”</p>

赵兴笑着点头:“胡大人慧眼识英才,本官将来回去面圣,当再提大人之能。”</p>

再,这个字一出,胡廷宴总算松了口气,自己这次站队麻利,总算是躲过一劫啊。以后得赶紧攀附上这个当下皇上眼中的红人,消除后患。</p>

急流勇退?拉倒吧,那是蠢人才做的无奈之举,自己,是个聪明人。当官多好啊,能多当一天是一天啊。</p>

有了胡廷宴这个举足轻重人物的首倡,其他人心中或有不甘,但尽快的平息了岳和声案子,保住大家才是真的。于是,在这些拿出了结案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大印之后,诸位也在赵兴举荐洪承畴为延绥巡抚的奏折上,依次签下了举荐的名字。双方皆大欢喜的拱手散了。</p>

送走了和自己打擂台的一群大佬,赵兴亲自给崇祯写奏折,将自己这些天的经过详细的说了,然后派人将岳和声单人押解送京。</p>

伸了个懒腰,喃喃自语:“虽然第一个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但在山陕打了根钉子,拉了洪承畴上了自己的贼船,有自己在,洪承畴想当叛徒都不可能了,收获,还是大于预期啊。”</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