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雄心壮志(2 / 2)

加入书签

“第二,西南历来不被中原重视,所以改朝换代的大战争,这里几乎没有发生,所以,随随便便的拿出来就是魏晋时期几百年的大家族,他们不断的开枝散叶,不断的兼并土地。所以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多。而立朝历代,就有士绅不纳粮不当差的规矩,所以这一部分土地,就只是名义上的,对我们官府和朝廷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实际用处。”</p>

这个老同知果然是阅历深厚,说出了事情的本质。中原的土地兼并严重,一旦到达一个临界点,就会爆发大规模的改朝换代的混战。而每一次混战,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豪门巨族,于是就等于再次进行了一场土地分配。</p>

但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只要名义上归顺中原朝廷,几乎就没有什么战乱发生,所以在这里的土地兼并问题,其实远远高于中原地区。</p>

“还有一点,自从咱们大明建立,打洪武爷那时候立下规矩,举国养士,凡是取得功名的,在他们名下的田地,是不收取一分租税的。所以,百姓们为逃避徭役,直接将自己名下的土地,投献在了有功名人的名下。”</p>

“有多少?”</p>

老同知一笑:“就拿咱们城外的杨家,虽然没有出现举人以上的身份,但一族20秀才,就几乎占尽了城外所有的良田。”</p>

“一族这么多秀才?这也算是天下奇闻了。”</p>

老同知摇头:“不足为怪,他一个家族两千多口人,再加上咱们这里读书的人本来就少,竞争根本不激烈。同时考秀才,就在省里,家大业大,有钱有势的,弄一个秀才不跟玩儿似的。”</p>

王庆一深有同感,上次京城抡才大典,那么严密的层层遴选之下,还是有那么多不合格的考生进入呢,何况是地方上的,这个现在看来是不足为奇的。但一家二十秀才,就多了点,这足以为奇了。而一个秀才,名义上就占有二百亩免徭役赋税的土地,那么他一家就是多少?吓人。</p>

“那么,他们占有了多少土地份额?”王庆一询问。</p>

老同知痛苦的回到:“四成。”</p>

王庆一彻底的震惊了,按照这个计算,也就是三百万亩土地是掌控在他们的手中啦。干咽了一口没有的唾沫:“那真正向官府缴纳赋税的到底有多少?”</p>

</p>

老同知就一字一句的道:“不足一成。”</p>

六百万亩土地,只有五十万亩缴纳赋税,这点赋税,还不够一州八县官吏和衙门公干人的俸禄开资呢,还何谈支出张总督平判。大明土地兼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p>

深深的吸了口气,王庆一决定:“从崇祯四年开始,土司本官暂时不能动,但士绅和秀才的土地必须清查,在楚雄州,施行我的规划——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p>

此话一出,当时老同知豁然色变。“大人不可莽撞啊,您一旦施行这个政策,就算是捅了天大的窟窿,就连您,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啊。”</p>

王庆一坚定的道:“为国为民,我意已绝。”</p>

崇祯四年,将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