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议论监军事(2 / 2)

加入书签

大明监军之弊,那真的是有目共睹,为此不管是东林,还是各地将军,对此都深恶痛绝。所以在魏忠贤倒台之后,借着崇祯皇帝励精图治,信任东林的机会,将这项制度彻底掀翻。但这一次皇上重提此事,大家却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了,这是走老路,走回头路啊。这个,可以不支持。</p>

看到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了大家的心思。赵兴就开口,耐心的说服:“监军之弊,众人皆知,不必我多说。”</p>

大家这个气啊,既然你知道监军的弊端,那你干什么还要支持?</p>

赵兴淡然笑道:“但监军之利,大家往往忽略了,而这个利处,对于我们这些武将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p>

别人不敢说,张之及敢说,他哼了一声:“我只看到弊端,我就没看到过好处。姐夫,你可没必要一味的巴结咱们的皇上,就昧了良心,把这天下武将最讨厌的东西再弄回来。那时候,你会成为天下武将的公敌。”</p>

这么直白的说,曹化淳却只是淡淡的一笑,不置可否。</p>

他心存包容这是一方面,但同时他的心是公正的,这是主要的。</p>

这一次重开监军,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现在的军队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但这件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他需要听一听下面的意见,也好将事情做得公正公平,把大家都认为是祸国殃民的事,办成一件好事。</p>

赵兴拍了拍自己的小舅子:“你还年轻,少说为好。曹公公为人平和包容,但也并不是好欺负的,这一点你以后一定要记住。”</p>

张之及就冷哼一声,闭上了嘴巴。</p>

赵兴就站起来,剖析这件事情:“在我布置追击李自成的时候,三边总督孙传庭曾经和我说,边军,除了当初我整顿的那特殊的几个,现在都烂的不行了。他们防守着几千里的边城之外,就没有一个能够当的起事的。”</p>

这一点,五军都督府的中军都督郑国公倒是深有同感:”国朝军队的败坏,已经是有目共睹,无论从当初的卫所制度,还是现在的募兵制度,政久弊生,也是没有办法的。“</p>

</p>

面对郑国公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赵兴纠正他:”这样的态度不好,竟然发现了弊端,我们就要锐意改革解决它,否则会出大事的。就比上次和这次的京畿之战,蒙古已经彻底的和大明决裂了,成了女真的帮凶。也让他们看到了大明虚弱到了什么程度。</p>

皇太极失败了,整个实力受到了沉重的削弱,他需要喘息。于是,他就命令蒙古延边诸部,对大明的边塞进行不间断的进攻搔扰。目的是牵制大明的力量和注意力,为他快速恢复实力,争取时间。一时间,九边之地,每日飞向三边总督府,蓟辽督师府的战报如雪片一样。而他们送进京的奏折也是堆满兵部内阁和皇帝的案头,那真的是一日三惊。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军队战斗素质太差,想要用这样的军队保护我们的家园,我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的。“</p>

这一点,大家倒是很理解他,同时也非常同情他,现在的大明朝廷,每次遇到战争,都需要这个锦衣卫指挥室出头,一个反贪的却指挥军队,且不说这很有点搞笑,最主要的,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总是指望他四处救火,终究不是办法,到时候难免顾此失彼,同时也在给他找麻烦。</p>

首先就是,赵兴总是不在家,自然也就耽搁了子孙的繁衍机会,按照这个年代,这个年龄的状况,娃必须是一窝一窝的了。结果他两个媳妇,勉勉强强才给他升了两个。</p>

还有一点,不管是皇上还是东林官员,其中也包括坐在这里许多老诚的人,在心中都隐隐的担心。担心赵兴的权力过大,最终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那时候,从皇上和东林党人看,就是朝廷的灾难。</p>

而从在座这些人的心中想,就是赵兴的灾难。</p>

现在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官,都需要赵兴来替大家救火抗灾,大家也乐意他四处奔忙。</p>

而一战天下太平了,一切的事情就都将冒出来了。</p>

然而所有的人都明白赵兴现在的性格,将来要想将他打倒,除非他自己愿意,否则你根本就拿他没有办法。</p>

所以归根结底,整顿军队,让各个职能部门,做起自己该做的事,往好的说,就是不要再麻烦这位大人了。往阴暗里说,就是名正言顺地削减他的权力,削减它的影响力,让他靠边站。</p>

但是,怎么样军队真正担负起军队的责任来?这事很难办。</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