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朝堂战火(2 / 2)

加入书签

论嘴皮子功夫,勋贵这些武将,怎么能是东林那些玩嘴皮子的人的对手呢?于是他们就发挥了赵兴的规矩。说你你不听,骂你有辱斯文,干脆我揍你个舅子。</p>

于是,几乎每一次大朝会上都会出现,先是几个大臣被皇上拉出去打板子,然后就是几个被勋贵揍的抱头鼠窜的家伙,狼狈而逃。</p>

当然,对于朝堂上,勋贵们总是君子动手不动口,皇上也进行多次严厉的惩处:“由于郑国公扰乱公堂,蔑视朝堂,打了大臣,拉出去打两板子。”</p>

“武阳候,暴打同僚,实在太不像话了,皇上给予了最严肃的严厉的申斥。”</p>

“魏国公,竟然一个七十几岁的老头,一个对付6个,战而胜之。皇上嘉奖他,老当益壮,赏赐宫女六名。并赞其不失乃祖之风。”</p>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估计半年之后,保皇党就站满朝堂,东林党人呢?都在家趴着养伤呢。</p>

真正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在就剩下皇上了。你总不能一个皇上赤膊上阵跟群臣厮打吧,那像什么话。</p>

但崇祯在君子吵架中,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在和赵兴的书信往来里,不但的交流经验。而最给力的就是权(代理)锦衣卫指挥使朱晨光,那是日夜撵的锦衣卫那帮家伙鸡飞狗跳,给皇上收集对手的罪状,为崇祯火力全开准备充足的弹药。</p>

</p>

好在崇祯在那些罪状中,只挑选不痛不痒的说——尽量少杀人,申斥和打几板子就算了。这是赵兴在外面不断的宣传的皇上的仁德。再说了,真要是按照锦衣卫送来的罪状,只要一天,整个大朝会,就会剩下崇祯孤家寡人了。</p>

即便这样,朝廷的官员,明显的稀少了。</p>

但崇祯撸胳膊挽袖子,兴奋的跳脚狂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没官了不怕,开恩科,一年一次不够,那就分两次,实在不行三次。这也正好实现了,乡野无遗贤的盛世之象征。”</p>

崇祯这种赌气的话,这下,才真的震慑住了保守派。感情自己对于朝廷来说,不是不可或缺啊。</p>

十年寒窗,才走到今日,怎么能轻易放弃,官员们的斗争坚持,是有底线的。底线不是良心人品,而是不能丢官。现在的官员,日子是滋润的,怎么能放弃?</p>

赵兴的锦衣卫有句口号“不抛弃,不放弃。”放在对官位的执着上,恰当,那是相当的恰当。</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