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扩军(2 / 2)

加入书签

由于多年的战乱,以及天灾人祸,培养出了东北汉子的彪悍劲,同时,也将这些走投无路的汉人,逼的落草为寇。

所所以东北的匪患是在全国是最炽烈的。

东北的土匪是真正的土匪,他们和西北的流寇,西北的农民起义,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他们规模不大,但多如牛毛,他们谁都抢,无论是女真人,还是汉人,乃至现在的辽南政府,他他们都不放过。

这样一来,匪患,成了现在的辽南巡抚衙门最大的压力。

要想真正的治理这个地方,成为稳固的基础,就必须解决土匪的问题。

所以,老城稳重的钱千城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赵兴和刘光之和钱千城仔细的探讨了剿匪的问题。

其实,赵兴在剿匪上,是有一套成熟的办法的,他的办法在西南地区,得到了验证,证明那是一个切实可行的。

“但那种办法,在咱们辽南,只能作为一种借鉴,而不能照搬。原因就在于,在西南边陲地区,大部分都是蛮夷,我们可以采取铁血政策,推行那种斩尽杀绝的办法。但在咱们辽南,那些土匪都是被逼的走投无路的汉人。”

然后赵兴肯定自己的原则:“我这个人对异族,手段实在是狠了些,我对他们使用暴力的手段,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但我对咱们汉人母族,总是心怀敬畏仁慈,在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是不会对我的母族下手的。这就是人们常常诟病我的,叫做纯粹的民族主义者。”

这一点大家承认,在这个集团之内,人们不认为赵兴这么做是错的,反倒认为他这么做是绝对的正确。

因为在这个年代,被圣人几千年教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已经根深蒂固的扎在汉人的心中,融化在血脉里了。

而几千年的文化优势,又助长了大汉民族至高无上的这种思想,虽然几千年中,大汉民族也几次受到外族的蹂躏,但却不能根除这种民族的优越感。

现在的赵兴,只不过将这种优越感发挥到了极致而已。

至于文官集团一直抨击他,不能对异族推行王化,是绝对的残忍虎狼。究其原因的出发点,不过是用来攻击赵兴的借口罢了。

那就是文官集团的说一套做一套。

“所以,我们对东北的土匪,主要的就是用怀柔政策。但也不能像原先杨鹤那样,进行一味的招抚,在我们这里再出现有粮诏安,粮尽再叛的情况发生。”

刘光之真有同感:“我们要剿抚两用,没有霹雳手段,怎么显得出菩萨心肠?”

钱千城跟着赵兴走南闯北久了,就提议:“大人在西北的政策就相当好,诏安流寇,要给他们一个长久的生计,那些土匪一旦有了长久的生计,几乎也就没有人再造反了。”

“是的,汉人就是这样,只要能让他有一碗稀粥喝,不压榨的过分,他们就是顺民。我们就在这里下手。”

刘光之道:“咱们辽东地区,地广人稀,有的是肥沃的土地来安置他们。只不过原先的徒弟都是女真人的,他们宁可闲置着,也绝对不给害人的百姓耕作。而我们只要给那些招安过来的土匪,以足够数量的土地,我想他们是会愿意安安生生的过日子的。”

“而对那些顽固不化的,我们就要给予坚决的剿灭。实行的办法还是像西南那样,将锦衣卫划分成小分队,对那些冥顽不灵的,咬住它,绝不放松,穷追猛打,一直到彻底的将他们歼灭为止。我想用这个办法,应该在两年之内,就能数清整个辽南的匪患了。”

“肃清了匪患,还能给我们辽南扩大人口。现在我们手下的许多县,人口有的不足五六千人,名义的县令,其实和中原相比,也就是一个镇长。这不行啊。不管是战争还是建设,人口是第一的。我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扩大我们的人口规模。”刘光之提出了他的要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