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召对(2 / 2)

加入书签

这样的恩遇,是其他任何一个臣子都不可能享受到的,即便皇帝赐宴给有功的大臣,要么是在乾清宫,要么就在集英殿,绝对不会在御书房。</p>

在等待饭菜端上来之前,崇祯询问了一下这次辽东之行,嘉勉了几句,慰问了一下辛苦。也没有往主题上说。</p>

饭菜端上来了,6个菜一个汤,4个荤菜两个素菜,这比最初崇祯的伙食提高了许多。</p>

“多亏了爱卿替朕四处奔走,尤其是新政的推行,让国库丰盈,顺带着内帑的收入也增加了。朕这日子也就好过了许多,这生活也就有些奢靡了。”</p>

赵兴就笑着道:“不瞒皇上您说,我在我自己的家,平常吃的和皇上现在的也差不多,逢年过节,或者是来了客人朋友,可比这个丰盛多了。”</p>

崇祯就哈哈一笑:“这样的安排,不单单是朕多年养成的习惯,更主要的是要给臣民们一个榜样,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啊。虽然国库有了点盈余,这国朝里里外外到处都用银子,还不到奢侈靡费的时候啊。”</p>

“皇上能如此自律,真的是百姓之福,天下之幸。但是适当的填补一些营养,还是有必要的。我还是那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皇上您这没日没夜的操劳,若是饮食上再跟不上去,那可怎么得了啊。”</p>

两个人就说着这平常的贴心话,刚刚进门时候的那一点点生疏感,也就一扫而光。两个人再一次成了当初的朋友那样,心情亲近了。</p>

坐在酒桌上,浅浅的喝了一口酒之后,崇祯才正式的询问这一次辽南大捷的整个经过。虽然赵兴随时将自己的一举一动,用奏折的方式上报给崇祯,但毕竟还不详细。他想听一听详细的经过,听一听赵兴对未来的辽东安排。</p>

赵兴就详细的将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着重的将自己对以后的安排加以说明。</p>

听说赵兴准备停止战争,进行对峙休养。崇祯就一皱眉,语气里有些急切:“建奴与我们对峙了四十来年,也不知道牵扯了大明多少的财力物力,让整个大明差点陷入亡国崩溃。两次入寇,更是让整个京师震动,一日三惊,让我们在人力物力上,损失惨重巨大。一日不灭建奴,也就难以保证以往的惨事再不发生。”</p>

然后叹息一声:“也不知道何时能够灭了建奴,告慰列祖列宗。”</p>

崇祯的急性子在这时候,就又发作了。</p>

赵兴听出了崇祯语气里对自己的不满。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感悟到了,现在自己和袁崇焕有的一比了。</p>

之所以崇祯皇帝对自己这样几乎是无条件的信任,一个是自己向他解释了自己的身份,同时这些年来,也的确兢兢业业的为他裱糊着这破烂的江山。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不是崇祯将消灭建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身上?</p>

那么转回身想,如果自己不能完成他的希望,或者是完成了他的希望,那么自己的那个穿越者的身份,还能保证自己的平安吗?</p>

答案是最明显不过的了。</p>

不过这时候,赵兴却没有想过养贼自重。灭了满清,不也正是自己所孜孜以求的吗?自己怎么能够因为小利而忘了大义呢?</p>

等将来灭了满清,如果崇祯再对自己不利,估计自己的势力也已经足可以和他抗衡了。</p>

想到这里,赵兴就耐心的和崇祯解释:“以现在的局面,我们能将满清限制在他那片地区,这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p>

然后详细的给崇祯皇帝,摆了种种的理由和困难,希望崇祯能够理解自己这样安排的初衷。</p>

最终崇祯皇帝,还是叹息了一声,苦笑了一下:“朕又犯了操切的毛病了。恢复辽东的谋略,还是你拿主要的主意吧。”</p>

然后不等赵兴谦虚,就将话题转到了郑鄤的案子上来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