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无心插柳(2 / 2)

加入书签

而且,他还拿了足球烯的成品过来,用它进行现场演示。</p>

足球烯的理化性能特别好,大家已经知道了,但是关于C60的衍生物,大家还没有研究到呢。</p>

因此,沈光林决定多透漏一点内容,反正大的成果已经是自己的了,守着C60,十有八九能够获奖。</p>

现阶段,就是赶紧把C60推广出去,它越有“用”,沈光林获奖的可能性就越大。</p>

C60的衍生物有很多,性能也很多,沈光林就物质的超导性能做了延伸讲述。</p>

“大家知道超导体吗?”</p>

“知道!”</p>

“那大家都很有学问哈”。</p>

台下一片笑声,学物理的,谁不知道超导特性,很多科幻小说家动不动就是超导体的。</p>

“在1911年,荷兰科学家卡末林用液氦去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时,汞的电阻完全消失了,卡末林将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大家说我背诵的对不对?这是我昨天晚上在咱们哥伦比亚大学做的功课,今天用上了。”</p>

“很对!”大家还是很捧场。</p>

其实大家已经猜到了,等会沈光林大概率会讲C60的超导性能。</p>

果然也没有出乎大家的预料,沈光林讲述的确实就是C60的超导性能,而且还是C60衍生物的超导性能。</p>

“我在实验C60的超导特性的时候,曾经将K掺入到C60中,获得了超导起始温度为18K的数据。”</p>

“哇偶,很厉害哦。”台下的观众们继续捧场,这位沈讲课还是很有意思的。</p>

“对于这个数据我很不满意。”</p>

“我们也不满意。”台下一片叫嚣,如果能够出现常温超导体,那就是另一个世界了。</p>

不过,沈光林还是继续讲了下去:</p>

“我换了一种东西加入进去,那就是三溴甲烷。经过测试,你们猜怎么着,这种物质的超导起始温度升高到了117K。”</p>

其实这是沈光林吹嘘的,他根本没有用过三溴甲烷,但是他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并不妨碍先立下一个FLAG。</p>

“不可能!”台下哗然一片。</p>

“怎么就不可能了?”沈光林都懵逼了,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没有做这个实验的。</p>

这是讲座,不是演讲,沈光林随手点了一位叫的最大声的抗议者,问他怎么不可能了。</p>

“根据BCS理论,物质的极限温度大约为39K,高于这个温度的任何物质,都不能形成超导态。”</p>

嗯?沈光林真的懵了,还有这样一个理论?</p>

“你继续说说,我对超导的研究不多。”</p>

不耻下问是学者该有的素养,沈光林很确信C60的超导温度能够达到117K,但是他还是要尊重一下这个时代的经典理论。</p>

“在1957年,巴丁,库珀,施里弗以电子-声子作用为前提,解释了低温超导体的形成机制,并因此获得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你说的117K是不可能的,虽然您取得的成果很多,但还是请您更严谨一点,比如,说个38K。”</p>

我去!还有这么一回事?</p>

“他们的这个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是吗?”</p>

“当然,你没学过吗?”</p>

“还真没有,我是研究量子物理的,没怎么研究过凝聚态物理。如果,我是说如果我找出高于39K的超导物质,我是不是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p>

说这句话的时候沈光林是认真的,因为他知道非常多的超导材料温度在39K以上。</p>

“沈先生,您提出的C60理论就已经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了,超导理论还是留给我们去研究吧。”</p>

台下又是一片笑声,他们觉得,原来这位著名科学家也有翻车的时候。</p>

其实,沈光林真的不知道,1986年,柏诺兹和缪勒在陶瓷材料中找到了39K以上的物质,因此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p>

这是物理学上获奖最快的科研成果,被沈光林无意中说了出来。</p>

沈光林心里有底了,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化学式:Y2O3·BaO·CuO。</p>

“它叫钇钡铜氧化物,它的超导极限是78K。你们回去之后把陶瓷材料挨着试一试,这里面50K,60K的超导材料大堆。可惜我最开始不是研究这个领域的,所以没有在意这个东西。或许BCS理论有道理,但是只存在于金属材料,无机物不在这个范畴内。”</p>

一句话惊起千层浪。</p>

“您说的是真的吗?”</p>

“当然是真的,我需要编谎话来骗你们吗,你们验证了材料之后记得帮我申请诺贝尔奖哦。不过,现在想着窃取和冒领我成果的人就不要自作多情了,我的论文今天就邮寄出去发表。”</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