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五章 阅兵(2 / 2)

加入书签

你说什么?

直到沈光林坚决保证:一定要帮她拍摄一份诚意满满的美照,她这才答应下来。

他能拍美照?

姑娘想的不要太美好哦。

沈光林的相机倒是有不少,他这里的家伙事几乎是最齐全的,相机也是各个品牌的都有,但毕竟是国庆阅兵,要用还是要用自己产的海鸥嘛。

海鸥是个好相机,这个年代的记者能够有个海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至于莱卡,也只有沈光林这样的狗大户才会买了不用,就放在家里吃灰。

甚至,沈光林还买了不少单反放在家里。

其实现在海鸥也已经开始出单反了呢,但是单反这玩意沈光林并不会用,他只会用最傻瓜式的照相机,能够不把人给拍糊了,这已经是他操作的极限了。

穿越过来的这几年,在照相这个专业上,沈光林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可以不用蒙着被子换胶卷了,而且还不伤害底片。

这也并不叫盲操,纯粹是相机好。

好的相机就是傻瓜相机。

不过,这次毕竟是国庆阅兵,一生大概率遇不到10次,他沈某人也怕一卷胶卷不够用。

毕竟,一卷胶卷最多也就只能拍摄35张左右,还是多带几个胶卷比较保险。

35周年的国庆阅兵是改革开放之后进行的第一次阅兵,很是隆重。

沈光林作为特殊观礼嘉宾,很早就被安排到特定的宾馆进行等着了,幸亏他提前带足了装备,不然到时候临时凑装备肯定是来不及的。

一起准备观礼的人有很多,各界人士都有,虽然互相都不认识,但是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激动。

晚上住的是双人间,跟沈光林同一间房的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同志,是一位老军人老同志。

据老同志自己说,他曾经是一名飞行员,现在在机场做点地勤工作,就快退休了。

哎呀,老牌飞行员啊。

“大叔,您贵姓?”沈光林知道,能够受邀参加阅兵观礼的都不是简单的人,肯定有某一方面是出类拔萃的。

大叔很和蔼,并么有摆干部脾气:“我姓张,我叫张涛方,小伙子你是做什么的?叫什么名?”

“啊?我叫沈光林,是一名教师。”沈光林也没有要显摆的意思,他只是陈述了自己的工作。

沈光林现在觉得,天天把自己是大学教授挂在嘴边并不好,然是不经意间透露一下更好一些。

“教师好啊,我小时候读书就不多,就是缺个好老师,我现在认的字还是在部队上学的,那时候就怕写不对自己名字,万一哪天想给家里写封信都不行。”

看着这么年轻的老师,老爷子觉得这位小沈肯定是位优秀教师吧,不然怎么能获得邀请观礼的机会呢。

沈光林只能很谦虚的说,自己教学水平一般,主要是副业做的好。

什么副业?

就是赚钱的副业啊,不然还能是什么副业,现在沈光林最大的成就就是赚了一大笔钱,这辈子都不用为金钱发愁了。

不过这个话题不适合在这里讲。

“老爷子,您是哪年参的军啊?”沈光林准备掌握话题的主动权了,聊赚钱最没意思了。

“我啊?我是1951年入的伍,开始是步兵,1954年去的空军。”

“那您参加过那场战争咯?”这个年代战争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大家总会忍不住的对比这两场战争对华夏的影响。

“是的呢,我在那边待了三年多呢,今年的阅兵总指挥就是我们那时候隔壁军的军长。”老爷子回忆起了过去,仿佛重新回到了那个峥嵘的岁月。

“你认识秦长官?”其实沈光林也认识这位京城军区的大领导,他是这次阅兵的总指挥,后来做到了国防大领导。

“认识,虽然我是一个小兵,但是他们这些大领导也很和蔼的,我们还在一起吃过饭。”

沈光林不信,觉得这个老同志也真能吹,他沈某人自己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那么多贡献,都没和秦领导一起吃过饭呢。

凌晨5点半,天色见亮,大家已经整装准备出发了,他们不用站着,有个小凳子可以坐。

所有人都很兴奋,任何单薄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

上午10点,国庆阅兵正式开始。

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

一位老人乘坐红旗轿车从金水桥上驶过,果然是指挥上甘岭战役那个军的秦军长担任总指挥。

车子驶过,沈光林这会也不吝啬胶卷了,咔咔咔咔一阵拍,记录下了属于他们的历史,也是自己的历史。

7017k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