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绚烂的焰火(2 / 2)

加入书签

李汗青自然猜得到他的心思,却神色肃然地摇了摇头,“兵者,国之大事,岂可不慎?我军自南阳仓促转入汉中,已经错过了一季夏粮,万不可再错过明年的春耕了!”</p>

黄巾军缺粮,吕布自然是知道的,却依旧有些不甘,“大帅之勇冠绝天下,大帅之智算无遗策,只要大帅挥师南下,益州兵马定然望风披靡,那样一来,益州之粮进入大帅之手,何苦还要在汉中抓春耕,白白浪费半年时间?”</p>

在他看来,以李汗青在南阳取得的战绩来看,只要李汗青挥师南下,定然能一举而下益州,到时候缺粮的问题根本就算不得问题了,抢嘛!</p>

但李汗青依旧摇头,“本帅要的是一个太平天下,而不是一个战火连绵、满目疮痍的天下!本帅知道你立功心切,放心,日后有的是立功的机会!”</p>

李汗青自然知道,以他李汗青的威名去打去抢肯定能解决黄巾军缺粮的问题,可是,一味地杀戮、劫掠,即便他李汗青最终也夺取了天下,但那时的天下定然是一个饱经战火、满目疮痍的天下。</p>

那不是他想要的天下!</p>

如今的益州他势在必得,却不必急在一时。</p>

眼下,黄巾军已经在汉中站稳了脚跟,他必须趁这个机会在汉中摸索出一套完善的体制,在这个体制里,攻伐将不再是他唯一的扩张手段。</p>

他知道,扩张的手段,除了武力,还有资本!</p>

他相信,当黄巾军生产出来的物品行销天下之时,黄巾将士在扩张之路上将会少流许多血!</p>

在李汗青的战略计划中,黄巾军在接下来的半年内都不会主动发起新的战事,而他会趁着这段时间狠抓工业建设。</p>

汉廷君臣自然不明白李汗青的打算,眼见李汗青率部退入汉中已经两月有余却未再发起新的战事,一众汉廷君臣暗暗宽心了不少。</p>

加之,在青、冀、并三州实施的剿抚并用策略成效显著:青州,北海贼首管亥被孔融劝降;冀州,博陵张牛角被剿杀,常山褚燕投降,其余首领死的死降的降,余者尽皆被赶入深山老林,苟延残喘;冀州,西河杨奉、胡才投降,郭泰、韩暹兵败退入山中,雁门张宝没敢露头……三州之乱基本平定。</p>

而且,派去凉州进剿湟中羌人的大军也战绩显著:不待张温大军赶到,董卓便在临洮拉起五千义军,配合凉州三千兵马主动出击,一击击溃北宫玉伯十余万部众,待张温大军到后,北宫玉伯残部数万人唯有困守金城!</p>

这个年关,汉廷一众君臣过得要比预料中轻松得多,喜庆得多!</p>

腊月二十三,刘宏在崇德殿中召见了管亥、褚燕、杨奉等降将,封官赐爵,赏赐金珠美人,极为厚待,对董卓及孔融等无法前来觐见的有功之臣也各有赏赐。</p>

腊月三十日晨,刘宏又在大朝会上颁下诏书改元“中平”,以示其“中兴汉室、平定四海”之决心。</p>

满殿文武闻之尽皆精神振奋,山呼,“陛下圣明,大汉中兴有望矣,平定四海之日不远矣!”</p>

散朝之后,众文武尽皆弹冠相庆,喜形于色。</p>

李汗青那厮攻取汉中之后竟然没有乘胜挥师南下夺取益州全境,而是在汉中搞那火柴、厕纸等上不得台面的东西……由此观之,那厮固然勇冠天下,才智卓绝,却无枭雄之志,成不得大气候!</p>

眼下,青、冀、并基本平定,湟中羌人也只是在负隅顽抗,李汗青那厮有胸无大志,只要陛下有中兴汉室、平定四海的决心,何愁天下贼寇不灭!</p>

新年里,雒阳城中一片喜庆味道,上元之夜,数骑自荆州匆匆赶到雒阳城中,直奔崇德门外,呈上了探子从汉中搞回来的新物件——烟花!</p>

“砰……嘘……嘭……嘘……”</p>

当一颗颗烟火自崇门外冲上夜空炸成一团团绚烂的焰火时,前来参加上元灯会的在京大臣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李汗青难成大器!</p>

否则,那厮怎会在汉中裹足不前,还用宝贵的火药搞出了这等玩物?</p>

玩物丧志啊!</p>

虽然心中很是鄙夷李汗青这等玩物丧志之举,但丝毫不妨碍他们欣赏那绚烂的焰火,不少大臣望着那一朵朵绚烂的焰火,不知不觉便露出了迷醉之色。</p>

与此同时,西城南门外十六箱烟花同时点燃,炸开了满天绚烂的焰火,照亮了汉中的夜!</p>

虽然满城军民已经在除夕之夜见识过满天绚烂的焰火,但此刻再次见到依旧忍不住惊叹、欢呼,现场一片喜庆味道。</p>

</p>

李汗青重新规范了治下工人和官吏的休沐制度,自大年三十到正月十六皆为休沐之日,除紧急公务外,一应事务及生产皆停。</p>

在前世当过社畜的他不想让自己治下的臣民再当社畜了!</p>

人活着,绝不是为了工作而活!</p>

人生苦短,每个人都该有更多的乐趣!</p>

能让每个人都能快乐自在地活着,那才是他心目中太平盛世的该有的模样!</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