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流涌动(2 / 2)

加入书签

这么大的消息,朝堂之上却只有一些骚动,并未哗然。这却是因为,此事在赵人心中,早有准备。

早在去年齐臣使赵之时,赵国的臣民就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所以,燕国传来的消息,并不足以动摇赵人的战心。

赵王丹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赞许道:“李牧将军所言有理。如今燕国已经传来了动静,我赵国也不能再视若无睹,是该准备准备了!诸卿以为如何?”

这时,赵胜出面道:“王上,臣以为此战,不打则已,若打定要一举将燕国打疼。燕国历来积弱,但自燕昭王姬职重金求贤才后,燕国实力大涨,颇有新兴之势。以往,我赵国被秦国绊住了脚跟,无法出手相阻,只能任由燕国发展,致使其越发猖狂!如今有此机会,定要出手狠狠削弱燕国的实力。如此,日后或可吞并燕国以强大我赵国自身,如太子之言:扩大我赵国与秦国的周转之机!”

赵胜发言后,廉颇罕见地没有出声,可见其心中还是明白,此举对于赵国的重要性!

而剩下的臣子,见廉颇都没有出声反对,其他人就更不会出声了。此事经过赵胜这一出口,已经是板上钉钉!

赵王也是认可赵胜的说法,当即出声道:“既如此,那此事就此定下。公叔,军备一事就由你来整顿,等到开春时候,燕国只要敢动,我赵国大军就此东进,征伐燕国!”

“臣遵令!”赵胜抬手领命。

赵王点了点头,正准备说些什么,就听到旁边传来太子的声音。

“父王,即已决定出兵,这统兵之将,可曾有定?”赵偃侧过身,朝着赵王丹拱手道。

赵王听闻,脸上有些惊讶,心想这统兵之将除了廉颇还有谁?不过,赵王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展露自己的思量,而是很感兴趣问道:“哦?太子心中有人选了吗?”说罢,脸上颇有些期待。

自从上次齐使盟赵,赵偃在朝堂上一鸣惊人,道出的观点颇为老辣,直指赵国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盟齐吞燕的策略,着实是让赵王丹刮目相看。

如今,见赵偃似乎还另有想法,这让赵王有些期待。

这时,见到父王应声,赵偃立马回道:“说到这统兵之将,儿臣心中还真有一人!”

“哦?快说!”赵王一脸惊讶,连忙催促。

“父王,儿臣心中的统兵之将,就是李牧将军!!”赵偃嘴角含笑,说出了心中所想。

“李牧?”赵王一听,心中一动,顿时就有些意动。

李牧确实是个人才啊!不说以前远在雁门抗击匈奴,就说现在回来这大半年,整肃王城护卫,城卫军的风貌比之以前不知道好上多少,在此期间更是挖出了伯阳君!这桩桩件件,无一不显露出李牧卓绝的能力!

现在听到太子的想法,想来是很看好李牧!这让赵王心中有些焦灼,这焦灼的根源嘛,自然是殿前的廉颇……

以往,赵国兵战之事皆由廉颇主导,赵王丹继位以来,更是如此。唯一一次换了个人,还葬送了赵国兵士四十五万……

而这一次,是赵国对燕国的首次伐战,非同小可!一旦初战显露颓势,赵人的战心就会大受打击,燕国乃至各诸侯国定会以此来衡量赵国的实力,此战可谓是重中之重!这一次换将,不知……

赵王脸上的阴晴变化,自是落在了一边的太子赵偃眼中。赵偃见到此,就知道了自己的父王在想些什么,连忙出声道:“父王,李牧将军少年从军,历年来征战不下百场。且驻守边境期间,多次击退匈奴来犯,更是创下歼灭匈奴骑兵五万的显赫功绩!这等勇武谋战之将,对付燕国,已是绰绰有余!”

“嗯……”闻言,赵王点了点头,但脸上仍旧思索,没有定论。

见此,赵偃眼睛一转,再为此事添了一把火:“父王,儿臣以为,对燕国此战,其首要便是必须全胜!只有全胜,才能奠定我赵国在燕齐魏韩几国当中的地位,才能令其国心惊胆颤,不敢肆意犯我赵国!”

说到这儿,赵偃见赵王连连颔首,很赞同自己的观点,紧接着又道:“而其次,便是要保住我赵国在这几国当中的‘霸主’地位。所以,与燕国这一战,我赵国必须要胜!而这全胜与得胜之间,却并不相同!”

“嗯?这不都是要胜吗?还有何不同?”赵王丹对此很是好奇,就连台下的诸多臣子,都面露疑惑,不知太子此言何意!

面对所有人疑惑的目光,赵偃一笑,解释道:“父王试想,若是我赵国初战不利,那该当如何?”

“初战不利?那自然是要收拢兵卒,募兵增援,确保下一战必胜啊!”赵王有些不解,不知道赵偃想要表达什么。

“儿臣想说的便是在此!若统兵之将是李牧将军,那我赵国初战胜了便胜了。若败了,我赵国还有廉颇上将军出马,上将军一出,军心重振,二战定能胜之!可若是由廉颇上将军统兵,以廉颇上将军的地位和威望,一旦初战不利,对我赵国军心民心的打击不可谓不小,届时我赵国若想再战,军心涣散,恐怕也是有心无力啊!”赵偃眉头微皱,似是很顾及此战的风险,不愿冒险一般。

赵偃的意思,其实很直白。就是说廉颇是赵国军方的王牌,若是开局就甩出王炸,那打赢了还好,要是打输了,那留给赵国的除了一句“MMP”,其他的连根毛都不剩!丢人现眼又伤国体。

可若是李牧统兵,那就没这么多问题了。李牧虽说是年轻一代的翘楚,但是毕竟没有经历过多国混战,派上去也就相当于去刷经验的,胜了自然是好事,若是败了也可以用廉颇这手王炸来救场啊!

在堂上的众人,自然听得懂太子的意思。赵胜一众臣子,就连赵王脸上也有些思索,只是廉颇的脸上有些不好看……

“殿下的意思是,老夫会败在燕国这群废物的手上吗?”廉颇眼含冷芒,怒发须张,似乎受到了侮辱一般。

“上将军息怒,我又怎么会怀疑上将军的能力呢!”赵偃见此,连忙打了个哈哈,解释道:“我是想说,燕国于我赵国只不过是疥癞之疾,而燕赵此战只不过是牛刀小试,并非灭国存亡之战。基于此,我赵国若是派出廉颇上将军,不就是用宰牛刀杀鸡了吗?”

“况且,若是此战李牧将军胜了,那就更能彰显出上将军的声名!毕竟,我赵国随便拉出一位将军都能战胜燕国,更何况是一国之上将!这样也不会被外人嘲笑,我赵国除了廉颇上将军,再无人能统兵!!”赵偃笑眯眯地解释道,只是这笑容当中,似乎有着看不见的锋芒,若隐若显。

此言一出,赵王和赵胜的脸上不约而同地颤了一下,两人眼中划过一丝神光,另有深意。

赵胜抬起头,看了看台上笑脸相对的赵偃,心底没由来地闪过一丝寒意。此子,心智谋算甚为老辣,城府极深啊!!

这些,廉颇都没有看到,甚至连赵偃话中的深意都没有听出来,还以为太子是在夸赞自己,也就没再出声反对。不识庙堂的阴暗,真乃悲哀之事!

不同于廉颇,李牧因为之前有接触过一些信息,所以倒还听出了一些端倪,正是这一丝端倪,让李牧感到有些不寒而栗。对于廉颇,李牧的心中更是有些不忍,不忍其蒙受这等阴诡算计。

只不过,对于兵者而言,没有一人愿甘于人下,李牧也不例外。作为赵国新兴的将才,李牧的心中还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像廉颇这样,成为名震列国的绝世名将!为此,只要是统兵之机,李牧都不想放弃!

这时,赵王思索再三,心中也有了定计,当即出声问台下臣子道:“太子之议,诸位怎么看?”

台下,赵胜连忙上前一步,道:“臣以为,太子之议可行。李牧将军身为我赵国新锐,以往限制于边境,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如今有了此等机会,也好一展其兵谋之力,说不定我赵国此战之后,又要增添一位名将!”

这话,等于在赵偃的基础上,又添了一把柴,直接把廉颇的嘴给堵死了。你要是反对,那就是妒贤嫉能,不给小辈发展空间,简直攻心!

不出所料,廉颇的脸皮子抽了再抽,却始终没有出声。而没有了反对的声音,也就意味着此议通过,赵王当即说道:“李牧,上前听令!”

“臣在!”李牧上前几步,来到台前,单膝跪地,抱拳执礼道。

“现令你暂解都城卫统领一职,率领骁虎营前往代城练兵,代城周边二十万驻军,皆由你所统帅!你要盯紧燕军动向,时刻准备出征。”赵王一脸肃穆,吩咐起兵争大事,仍不忘其他琐事:“至于都城卫一职,就由赵葱继任,不过你要记得,不能再出任何差池!!”

“臣领命!”李牧郑重接令。

“末将听命!”而赵葱,低下的眼眸中,满是阴冷嫉恨。

看到此事已定,赵偃眼睛微眯,飞快地瞄了廉颇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吩咐完以后,赵王看着台下众人,说道:“众卿可还有事要议,若无事,朝议就此结束。”

话一出,台下寂静无声,就在赵王准备开口“散朝”之时,一个人出列,声音随之传了开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