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船队出发了(1 / 2)
七月份,官方船队组建完毕。
可惜的是这批船只都在南京那里停着泊等待启航,使得身处北京皇宫的朱见济无法亲眼看看,只让他那三个在南边停留了小一年的伴读们代表自己去视察一下。
徐永宁他们都很兴奋。
因为作为内陆孩子,他们虽从北到南跨越过大半个帝国,但坐的船就只是一般的官船,用来运人运粮食的那种,根本比不上能去海洋劈波斩浪的那种大船。
而且从小被朱见济灌输一些奇怪的思想,他们也能察觉到,这次出海对大明的影响有么多重要。
如果一切顺利,那什么新大陆和泰西之地的欧罗巴洲,就该臣服在大明脚下!
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三人来到了南京港口。
只是眼前所见,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在紫禁城里面混的时候,朱见济为了让他们意识到郑和宝船的伟大,曾经让孙长富带着一批工匠,仿做了一个模型出来。
通过等比例缩小的事物比较,他们是能想象出那些船只的巨大的。
但此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官船,的确能算他们目前所见过的最大船只,却远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庞大。
李继业看出了他们的失落。
在清田抄家这一过程中,由于大家都是拔刀斩的人物,还出身勋贵,祖上就有过交情,他们之间便建立起来了良好的同事关系,共同为朱见济效劳。
且就在李继业由于曾经率领南京编练的新军打败倭寇的功绩,而被朱见济越级提拔为宣武将军,还担任了这次出海的军事指挥官后,徐永宁就成天跑过来问他船队下海的相关问题。
着重就是它“大不大”“硬不硬”“顶不顶”等等。
所以李继业能明白三人想什么。
他笑着解释道,“这些船不少都是从别人那儿夺过来的。”
“一些普通的海商而已,哪里来的人力物力,组建三宝太监时那样的巨船?”
在宣德八年结束了最后一次下西洋后,大明官方是没有再组织大规模的下海运动了,也没有再建造新的巨轮。
是故,过去几十年,以前留下来的官方远洋船要么泡在水里慢慢腐朽,要么就是被人化公为私藏匿起来独自享用,登记在册的船只数量已然不足,并且可用性不高。
停用了那么久的船,人光是踩上去就得心惊胆颤一番,生怕随便一阵风就把船体给吹垮了。
这次行动也就辛苦翻出来一两条撑场面罢了,其大小放在郑和船队中,还只能算中型。
“不过这些商船被运送到龙江厂后,也被匠户进行了一番改良,不信你们看!”
李继业带着人登船参观,一上去就能看到明晃晃的两排大炮装在船只两边。
“虽然改装很麻烦,但好歹是弄出来了。”
“这船虽小,但却是按照三宝太监当时的待遇配备的武器!”
“倭寇要是敢来,我就敢对着他们开炮!”
大明的科技能对敌方造成多大的压制?
举个例子,在永乐朝时,有个宦官张谦作为使者出海,回程路上遇到了一支强大的倭寇势力。
作为一名文化水平非常低下的宫人,张谦却能够凭借一腔胆气,指挥船队以少胜多,还俘虏不少敌人。
事后证明,张谦本人并非不学自懂的军事鬼才,而是科技压制在这件事里体现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毕竟在这个时代,会去从事海盗业务的人,大多都是在陆地上混不下去,被迫下海的。
他们本来就穷的要死,哪里还能有足够精良的装备?
官方几个火炮过去,他们就得落荒而逃。
这也意味着,随便一个领队,只要发挥出他正常的指挥水平,就能让大明的船队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李继业说的信心满满。
他祖父在地面战场上丢尽了李家人的脸,李继业就想通过另一种方式,证明老祖宗李文忠的军事基因没有一代而亡。
它是隔代遗传的!
老子要去海上面打仗!
“好!”
“真想跟着一块出去!”
徐永宁在船上四处摸摸,眼神有些饥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