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在农村 123 做农民(2 / 2)

加入书签

郑铁山说:“这块地用水不方便,最近的水井大概有一千五百米。明年春天只能在这里种些花生和地瓜,这两样东西比较抗旱。”</p>

郑铁山小时候农村种过地,知道水对于庄稼的重要性。郑好对此却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将深刻的了解到,水是农业的命 根子。</p>

第二块地离村子较近,在一道大沟里,旁边高坝上就是龙山河,冬天整个龙山河都被冻上了。</p>

龙山的村民把沟里所有地统称沟地,郑铁山在这里种了一亩麦子。这是所有地中最好的一块。不仅仅是离龙山河较近,旁边十多米还有一口深井。</p>

郑铁山在这里种上麦子是合适的,因为麦子是喜水的农作物。正是初冬,几乎所有植物都已经凋零,唯有麦苗从土里顽强长出。</p>

看着这一畦畦整齐的麦苗,绿油油地在寒风里微微摆动,生机盎然。郑好心中充满了惊喜。</p>

郑铁山指着这大块的麦地对郑好说:“等到明年芒种过后,这些麦子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后这里可以接茬种上玉米,这块地我们可以种上两季庄稼。”</p>

郑好问:“玉米也不耐旱吗?”郑铁山说:“对,玉米的生长也需要很多水浇灌。”</p>

还有几分地离他们住的地方仅仅有几百米,开门就可以看到。而且紧贴着龙山河。</p>

郑铁山说:“这块地是你天明哥给我们的,没有要钱。明年开春,在这里我们种些常吃的蔬菜瓜果。”</p>

郑好想到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水果,心中十分激动。</p>

回头看父亲,头发似乎又白了不少,脸上的皱纹犹如刀凿斧刻一般坚硬,知道父亲最近肯定吃了不少苦。</p>

但是当过军人的他无论身在何方,经历什么样的艰难,腰板始终笔直。目光永远坚毅。郑好感到父亲永远是自己最坚强的依靠和寄托。</p>

冬天的农村除了呼啸的北风,刺骨的寒冷。还有就是龙山河的鱼。</p>

郑好闲暇时候,可以在阳光充沛的中午,到龙山河旁边的浅滩里捉到一些小鱼。晚上做鱼汤。郑铁山称赞说:“鱼汤很鲜美。”</p>

但是大多时候,郑好都会跟着郑铁山去整地,白天干活,晚上灯光下翻阅伤寒论和那本移身幻形分筋错骨十八式。</p>

偶尔想念过往的岁月和曾经的朋友。想得最多的人竟然不是徐芸、张静、许畅、徐晓宇、张海。想得最多,梦见最多的竟然是仅仅只有数面之交的颜晓雪。</p>

他有时候想“生活难道就是这个样子了吗,生活难道就永远这样下去了吗?”</p>

郑好这些天翻阅了不少关于农村养殖方面的书。他对郑铁山建议说:“爸爸,我们是不是去集市上面买些羊和牛,这些动物吃的是草,可是长出来的却是肉。而且长大卖了还价格不菲。这里山野间不缺少草料。另外这些动物拉出的粪便发酵后还可以作为庄稼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地产量。”</p>

郑铁山说:“你说的没有错,这段时间我也这么想。牛羊卖掉可以赚钱,它们的排泄物可以做肥料。可现在是冬天,去哪里找草料啊,似乎明年春天,青草发芽的时候再买更合适!”</p>

郑好点点头,接着说:“书上写了,要想庄稼长得好,最好上一些牛羊粪便,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有害物质积累,施农家肥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叶菜类,总是比施化肥的口感好。施用农家肥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肥力,能蔬松土壤、改善土壤颗粒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p>

郑好滔滔不绝,把最近自己看到关于肥料的相关知识全部告诉了郑铁山。</p>

郑铁山说:“农村不是城里,农家肥哪家都是宝,我们到哪里去找这么多肥料呢?还是明年多买些化肥吧。”</p>

这天,段天明来串门,谈到肥料的事情。段天明一拍大腿,说:“郑叔,这个不是问题,我那里就有不少粪肥。”</p>

郑铁山听了很高兴。问:“多少钱?”段天明说:“郑叔,这是我用剩的,正愁没地方放呢!你如果想用,去拉就可以,谈什么钱。”</p>

段天明是个急性子,说完就领着郑铁山去看肥料。</p>

郑铁山看完回来,对郑好说:“拉这些粪肥,需要一辆车子。”</p>

郑好说:“去借吗?”郑铁山说:“粪肥味道大,怎么好意思去借别人的车子呢?”</p>

郑好说:“去买辆车吗?”郑铁山点头。</p>

郑好说:“是不是买辆手扶拖拉机?”郑铁山说:“买辆平板车吧。手扶拖拉机太贵了,现在把钱花完,以后倘若有事,就麻烦了。更何况以后还要买牛。用牛拉车也可以。”</p>

郑好说:“我这里还有四千多。”郑铁山说:“你先留着吧,以后肯定会用到。”</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